第1482页
这便让韦太后不得不重视了,因为甘州若失,陇右道便是危如累卵,她手中兵力不愁,愁的是可以放心交予兵权的将领。 紧跟着还有噩耗岳州等地,甚至不少卫士直接投降衡州王,虽然安宁伯齐俊稳守鄂州,阻绝叛军再往西进,然而无法阻止的是,岭南道大面积沦陷,甚至连漳州,竟有民众联合守军袭击刺史府,轻而易举便在漳州城头插遍反旗! 有如摧枯拉朽一般,已经是让韦太后的统治摇摇欲坠,但就算在王淮准等力谏之下,明显暴谬颇多的粮长制仍然在韦太后尚能掌控的州县推行,熟悉西疆地势军务的齐俊也没有被调遣镇守甘州,韦太后一心想要先灭内乱,她决定对新厥人再一次妥协,与五部联盟和谈! 最终签定了丧权辱国的条约,大周不仅要对以突厥为首的五部联盟岁岁纳贡,而且还要让突厥人、铁勒人、吐蕃人位封王爵,进驻长安,涉政国事! 从此再无新厥,突厥,复国了! 从此长安市内的胡商得以扬眉吐气,发色有异,眸色有异,肤色有异者,皆能在长安横行霸道,他们一旦看中某处商铺,根本不管是否已经有主,在三国异族王的支持下,完全可以占夺名下,便连那些胡姬,也多不会再倚门卖笑,稍有姿色者,被韦后党争相迎娶,成为正室者有之,即便不为正妻,往往也会被尊称一声如夫人。 而到这时,王远致终于回到长安,将他的判断告诉了祖父王淮准。 你怎么认为?王淮准并没像王绩当时一样震惊,而异常沉着,仿佛早已洞察一切。 那么这个认为,当然便是指向何去何从了。 择明主,而从之,远之浅见,既然韦太夫人及晋王妃均择定晋王,说明晋王确有可取之处!王远致虽说出这番话,自己却也忽然觉得怪异。 因为他突然意识到,这天下时势,竟然不知不觉已经被几个女子操控。 但他的祖父显然在郑重考虑他的意见,直到三日之后,才告诉他结论:不需要问七郎求证,也不需要从其余方面证实,你修书告知你世父,就说平安返京,让你世父保重,公务之余,不忘调养身体。 见远致先是愕然,而后又恍然大悟,王淮准抚须而笑:原就需不着烦难,晋王妃眼下仍然是依令行事,那么你世父照旧即可,就算将来事变,你世父大约已经不在云州了,而且那时,又未必韦太后依然占据正统,何必这时便站定阵营,搞得自己左右为难,你世父呀算了,也是我当年疏于教导,让他业师把他教得这样迂腐,远儿,至于你之仕途,我以为留京并非善益,你可愿意去地方,准确说来,是往江浙? 王远致当然不会反对祖父的安排,但他在祖父莫测高深的笑容里,已经窥见了阵营择向,王远致认为相当明智,所以欣然应诺。 但谏言实行粮长制的徐修能,这时却并没有因而欢欣鼓舞,当他再一次私下与谢莹见面时,甚至忍不住蓬勃的怒火:六娘游说太后与五部和谈,接受如此屈辱协议,为何没有先知会我? 谢莹回应他两枚白眼:徐世子凭什么让我知会你呢? 你可明白,如此一来,太后更会失却民心! 笑话,太后什么重视过民心所向?徐世子可曾听说过远交近攻?衡州叛党相比五部,敢问孰近孰远? 你别忘了五部是蛮夷! 正因为他们是蛮夷,所以不足为惧,再者闭关锁国方为谬政,笼络外族,借力平定内乱有什么不对? 徐修能简直忍不住哈哈大笑:什么闭关锁国?大周何时闭过关,何时锁过国?看看眼下,蛮夷祸乱中原,就连胡姬也敢耀武扬威,突厥、吐蕃、铁勒等三个异族王,竟然能够干涉大周国政,太后还怎么能乾坤独断,还怎么震服华夏臣民? 谢莹冷笑:这不过暂时妥协罢了,为审时度势之智举,徐世子若存异议,大可向太后谏言,世子没这胆量,只会逼迫我这弱质女子,又是什么道理? 徐修能哑口无言。 因为他非常清醒,王相国等等官员联袂上谏,都不能扭转太后这一决议,他即便出面反对,又能改变什么? 太后只听得进贴合她心意的建议,根本便不会搭理违逆之说! 徐修能当然不会冒着被太后责斥的风险,固执己见。 因为他没有办法平定衡州叛乱,而衡州叛乱未得平定之前,太后必然不肯与五部开战。 除徐修能之外,另一个太后寄望的俊秀贺湛对这事也保持缄默,但他回到上清观,立马被莹阳真人教训,贺湛冒着大雨跪了两个时辰,仍然不屈不饶,到底还是莹阳先软了心肠,也往雨中一站,厉喝道:你不说明理由,我也与你一齐跪请先祖列宗责罚。 贺湛这才急得一跃而起,先将莹阳硬生生扶入室内,解释道:湛确有办法说服韦太后改变主意,不过阿姑,如此一来,必定会让衡州叛军占得便宜,湛已经告诉阿姑,倘若朱子玉当真能够掌控大局,帝位被他夺得也许并非坏事,可是朱子玉根本便是阿姑,与五部和谈,至少能暂免边关百姓无妄之灾,暂时延缓异族入侵,湛没有办法,只能在少数人与多数人之间取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