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1页
而对于这出离间之计,十一娘担心的是被那位不无睿智的萧王后洞察天机,在关键时刻,并没有因为利欲熏心而孤注一掷。 但北辽王因为怨愤,阻止萧后母子相见,几乎是完全斩断了大王子与北辽萧的后路。 当明空在商队的掩护下回到上京,通过萧氏族人面见大王子,将计谋一一告诉,走投无路的大王子与北辽萧,几乎连犹豫都不曾犹豫一下,便决意依计而行,毒杀北辽王,再行兵变,将大王子推上王位。 这件事情他们根本没有机会与萧后商量。 然而已经在舒妃口中得知消息的北辽王哪里会让大王子得逞?他甚至懒得抓大王子现形,当确定明空当真已经潜返并面见大王子后,立即动手,把大王子抓了个人赃并获,因大王子反抗,故以谋逆之罪当场斩杀! 萧延达为护大王子,竟然也战死上京,不过莫说据守各部军州的萧氏族人,便是萧延达那么多已经成年的子孙,绝大多数也在部卒的掩护下,从北辽禁军的手下逃脱。 可是这一逃,北辽萧当然也坐实了谋逆之名,原本已经病重的萧后,在听闻连番噩耗之后,当晚便撒手人寰,是病殁抑或赐死难以断定,不过北辽王甚至不许其以王后之礼下葬。 虽说密报当中没有写明北辽萧被逼撤逃上京后,公然高举旗帜对抗耶律宏,可十一娘明白到此地步,北辽萧除了与耶律宏你死我活,已经没有别的选择了,离间之计,大功告成。 待回晋阳后,我要立即前往广阳,与武威侯等商讨战计,争取一举收复幽燕了!贺烨当然也对这封一直期盼的捷讯欢欣鼓舞,虽说他也明白,必须等到北辽进一步内乱的消息后,才算真正到了进攻幽州的时机,不过这并不妨碍先一步商定计划。 想必潘博此时,尚且还在庆幸大王子与北辽萧自掘坟墓,舒妃与十五王子从此再无敌对,可以成为他坚实后盾。贺烨冷笑道:他太过低估了北辽萧之实力,也低估了耶律王室对舒妃母子之抵触。 对于这点,十一娘却有不同看法:潘博也许想到北辽萧会负隅顽抗,导致内乱,可他虽说也算多智善谋,然而遇事率先考虑仍为自身得失,否则当初也不会行为投靠北辽,卖祖求全之事。 当年韦太后为除裴郑二族,不惜逼反潘博,不是也错料了潘博竟然会为保性命,居然卖国求荣,对蛮异称臣? 虽说自古艰难唯一死,绝大多数人都不会洗干净脖子等着屠刀来砍,十之八九都会奋起反抗,但甘愿冒天下之大不韪,忘祖背宗受千夫所指的人,还是极其少数的。 尽管潘博可能根本便不情愿降服北辽,他的盘算是利用北辽,夺得贺周之治后称帝长安,那么今后的历史,便当由他这个胜利者书写,错责当然应该由蛇蝎心肠的韦太后,由忠奸不分的昏君贺衍承担。 可前提条件是,潘博必须活着,而且成为最终胜利者。 大王子与北辽萧已经成为潘博的威胁,所以他就算勘破一切可能是大周离间之计,他也不能冒险。 因为万一萧后与大王子获胜,必然不会再容潘博这个安东王,到时潘博面临的将是前狼后虎的绝境,等着他的,将是惨死异国,遗臭万年的结局,当年他不惜叛国,背负骂名,除了苟活十余年,再也没有一点价值。 这当然不被潘博接受。 殿下应当明白,潘博不似姚潜之流窝囊无能,就算没有北辽支持,殿下夺占幽燕也并无十成把握。十一娘又再提醒。 贺烨蹙着眉头,沉吟良久,却不得不承认:潘部叛军,亦有数十万之众,而王进谷根本不服军令调遣,不能指望云州部与广阳部形成夹击之势,仅靠广阳部,想要以少胜多的确并不容易。 更兼潘博应当也得到衡州叛乱之消息,虽说一时还难以波及太原,但在此之后,云州、广阳二部更不可能得到晋朔以外兵援,潘博也许会认为,持久战对于晋朔损害更大,所以他并不畏惧北辽内乱后,暂失支持。十一娘压低嗓音:还有新厥,会不会趁着大周内乱违背盟约,突袭大周边境! 贺烨颔首:我若是潘博,不需急于进攻苇泽关,只要坐等大周饱受内忧外患之困,只要坚守幽州不失,当武威侯部毫无进展,再行离间之计,挑唆奸臣攻讦武威侯,太后若听信谗言,治罪武威侯 那时潘博又何需与北辽联手?! 贺烨深深吸一口气:虽说离间之计大告功成,但留给咱们时间并不宽裕,至多两年,一定要收复幽燕! 第965章 突厥复国 衡州叛变一生,十一娘总感觉动乱会接连不断,而事实上紧跟着发生的事情的确如她预料。 承德七年十月,新厥军突袭伊州,劫掠官仓、商贾物资不说,甚至俘虏伊州军民共三千余人,兵锋继续逼近瓜州,围困数十日不退,遣使者,至长安,索要军马三万匹,粮粟十万石,布帛十万匹,宣称恢复突厥王位,再立突厥国,要求大周必须年年岁贡! 将韦太后气得浑身发抖,下令斩杀来使,以头颅警告。 于是新厥军立即再破/瓜州,并且联合吐藩、铁勒等四大部族,联军讨伐大周,一路势如破竹,安北都护府辖地几乎已经尽数沦陷,兵锋直逼甘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