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望族权后在线阅读 - 第932页

第932页

    十一娘感觉到老师的手臂似乎颤抖得越发厉害,可她侧面看去,仍是一张冷若冰霜的面容,只是眼底已现泪意,她不由暗暗叹息。

    当年林霄上英年早逝,德宗帝扼腕叹息,不仅赐谥文端二字,甚至允令随葬帝陵,又赐遗孀玉符,恩许蓝氏直通入见之权,林昔当年不过才五岁稚龄,便被选为皇子侍读,对林霄上的恩宠可见一斑,然而时过境迁,如今蓝氏手中这玉符,是再也没有任何效用了。

    莹阳真人沉默不语,十一娘自然也不会贸然多话,在仆妇的哭诉中,一行已经绕过正厅,穿过一道屏门,便是林宅的后院。

    林昔虽然已经娶妻,然而妻子却已病逝,留有一女,前些时候又夭折了,如今林昔身陷死狱,对这个家庭而言,的确是雪上加霜。

    宅居不大,仆婢自然也不多,但十一娘一路行来,只见这居宅虽然朴实无华,可一切打理得井井有条,干干净净的青石甬路,两旁搭着葡萄架,尚结着串串紫果,果棚下摆着一张矮几,上头且遗一卷文书,也不知是否林昔正在这看阅时,就遭飞来横祸。

    蓝氏的寝卧外,两个年轻婢女都是一脸惊惶,默默挑开垂帘,待客人入内,又默默放下。

    娘子,莹阳真人来看望你了。仆妇话音才落,十一娘便听见妇人黯哑的嗓音,压抑着无尽的悲痛,再也听不出当年的柔婉韵味。

    青帐兀地垂下,遮掩住妇人的形容,青帐之内,只透出了妇人绰约的影廓。

    真人,妾身形容恐怖,不敢相迎。

    十一娘目光一瞥,尚见床前足榻上,血迹斑斑。

    青帐中的女人,无论有多无辜,但她的确造成了老师的终生不幸,当年的渥丹对她并无好感,但也远远说不上厌恶,只不过埋怨与抵触,多多少少都不能免除。

    这种抵触,十一娘如今其实也存在着。

    所以她看向青帐中的身影,眼睛里全是淡漠。

    她要救林昔,与林霄上毫无关系,更与蓝氏无干,只因为她知道,老师决不会眼看着心目当中那样重要的人,那个人的独子,就这样死于非命。

    这就是莹阳真人的爱情,执迷不悟,却又并不在意回报。

    十一娘看见老师上前两步,隔着一道垂帘,跽坐在血迹斑斑的足榻上。

    我不劝你,只是来告诉你,我有办法能救七郎不死,只不过也许终此一生,他都将隐姓埋名,甚至不能与你母子团聚,可是你要明白,如果你就这样放弃,七郎又会如何自责,他是否还会苟且偷安,七郎是你唯一希望,同时,你也是七郎在这世上,唯一牵挂。

    又是话音才落,青帐兀地掀开。

    饶是十一娘经历了生死,见惯了惨烈,她还是因为蓝氏这时的形容避开视线。

    那一刻呼吸急促,像是有什么重重的堵在了嗓眼,憋闷得气血直涌,说不清道不明的悲怆,挤走了残余的抵触,十一娘甚至看到自己的手指,在轻轻抽搐。

    可是莹阳真人却毫不犹豫地握紧了蓝氏颤抖得不能自已的双手,声音却越发冷沉。

    快去,快去请医者。

    那仆妇立即醒悟,忙不迭地往外。

    真人,妾身愧对真人真人大恩大德,妾身衔环难报。蓝氏痛哭流涕,不顾莹阳的阻止,坚持要下地跪叩,她的身上仍然是那套命妇服饰,已经看不清明鬓角是否染白了,因为那里一片血肉模糊,可是凌乱的一头发丝,分明白了多半,也许未经一夜,就已未老白头。

    第596章 何为遗憾

    渥丹永远不能忘记那个月夜,似乎也是中秋节前不久,但那一年秋意来得甚急,记忆当中,好几场寒雨过去,苑中景致,已经有了几分萧瑟。

    她那时还是豆蔻之龄,无忧无虑得很,虽然知道老师因为秋凉过早略染小疾,但想到上清观里既然有琅玡师公这个神棍,老师之疾必然不会有何大礙,于是照常与沉钩等人玩乐,她记得那一天,赶在最后一声禁鼓时,才从外边骑玩归来,正巧就遇见了蓝氏。

    祖母寿辰时,蓝氏也是座上宾,渥丹是认得的。

    那时她一直笃信老师与林霄上的种种都是谣传,但一见蓝氏找上门来,顿感威胁。

    于是她便自作主张阻挡,不放蓝氏入内。

    虽说禁鼓方尽,可那天已经夜色黯郁了。

    阴阴冷冷的风声,从秋叶残花间斜落,长明灯的亮光,照着蓝氏一张惨白的脸。

    但她那时,还是柔美的,眉目婉约,虽然悲痛,说话时的音色,仿佛弦歌余唱。

    她焦急,正是因为渥丹的阻拦,她似乎也知道自己的请求有些荒唐可笑,她不能说服面前的金枝玉叶放她入内打扰真人安养,所以膝跪下去,也不管莹阳真人是否能够听闻她的请求,她放高了声音倾诉着,无论如何也不愿被上清观的仆妇掺扶起身。

    渥丹当时也被蓝氏的举止震慑住了,所以没有反应过来,原来她不是来兴师问罪。

    真人,真人,妾身蓝氏,跪请真人去见霄上最后一面,一切都是妾身之错,妾身早已追悔莫及,但妾身执迷不悟,执迷不悟呀!蓝氏悲泣着,痛不欲生,她的情绪显然已经濒临崩溃边缘,甚至有些颠三倒四:其实那时,妾身与家母就在京都,因为妾身丧父,世父怜惜妾与寡母无依无靠,妾身除服之后,世父便接母亲与妾来京城,一为照顾方便,也是因为霄上,想着霄上若能一举及第,即能立即促成妾身与霄上完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