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页
去喂鸟的路上,他顺便趟了下溪水散散暑,却不经意的看到石头下面一个个的田螺。这田螺个头可真不小,他弯腰捡了几个,脑子里顿时出现了辣炒田螺酱爆田螺等各种吃法。 躲在水潭里的冉遗鱼突然抖了抖,他吐出嘴里的田螺看了看,没看出什么问题,于是喀嚓喀嚓嚼碎吃了下去。唔,很肥,很好吃。 是他喜欢的味道! 第23章 脱贫的希望 一只母鸡抖擞着羽毛,身后跟着七八只小毛团子,趾高气扬的回到了鸡窝,带着孩子开始抢楚奶奶剁碎了的白菜帮子。 “哦哟!”放羊回来的楚奶奶端着盆儿,招呼着大家伙都来看,“我以为是被黄皮子叼走吃了呢,谁知道是躲在外面孵蛋了!” 因为现在鸡都散养了,有的母鸡知道回窝下蛋,有的躲在外面草窠柴堆里下蛋。每天楚曜端着盆子出去捡,也未必都能捡回来。漏网之蛋被鸡妈妈妥善的藏好,并且在度过了孤独的二十一天之后,带回了一群生力军。 楚奶奶高兴地不行,“我数来数去少一只,也不敢跟你们说怕你们担心。就寻思着既然是散养,有损失也是正常的。哈哈,没想到啊没想到。” 从村子里买回来的鸡一只只养的膘肥体壮,自家养的小雏鸡如今也已经又肥又胖,爪尖毛亮,看着就十分不好惹。别说那些天上飞的虫子,就连土里的蚯蚓也能两三下挖出来吃掉。吃完了在去溪边喝点儿水,回来吃点儿菜叶当零食,小日子过得十分惬意。 而且之前买的那批小鸡也都陆陆续续的下蛋了,一颗颗鸡蛋粉嘟嘟的,蛋黄颜色深的发红,一看就好吃。 只不过小公鸡有些多,为了争抢女朋友和地盘频频开始斗鸡打架,有好几只脖子上的毛都被啄秃了,那叫一个狼狈。只是家里的肉已经足够吃了,冰柜爆满,再杀了鸡都没地方存。 楚曜看着那些秃毛小公鸡发愁,生怕不知哪天这群家伙就把自己给斗死了。 “天天吃也腻,过两天村上又要打鱼,爷爷已经定了二十多条了。”楚曜抹了把脸,叹气道:“这个量去谈个渠道不合适,放镇上卖也卖不上价,自己吃也吃不完。他一开始只想着能养就养呢,中间算着万一养死了,跑丢了或者被黄鼠狼之类的玩意叼去吃了的损失。结果一只鸡没少,如今还多了一小群。 现在他每天能捡二十来个鸡蛋,除了自己吃还能存几个。可是石头滩那边的鹌鹑也要开始下蛋了,那就不是几十个蛋而是几百个蛋,天天用碗吃都吃不完。 这一批鹌鹑楚曜暂时不打算给村子里,感觉三百多只鹌鹑似乎很多,可是其中公鹌鹑得有一百多只,母鹌鹑就算分也分不到几户。他盘算着攒几天的鹌鹑蛋,再挑一批公鹌鹑,直接找个大集带去集上卖,顺便看看镇上的人对鹌鹑的接受度。 如果接受度还不错,那么明年就可以发展一批了。接受度一般,就养来自己吃,算不上什么经济养殖。他更看好的是那批孔雀,好歹一只是一只,有量啊! 楚曜给捡回来的田螺吐沙子捡屁股,一边收拾一边跟康村长和安叔他们聊天。 安叔那股子兴奋劲儿已经压下去了,现在看上去冷静了不少。他拿着个本子,笨拙的记录着楚曜说的东西,“其实只要是有形有状的,咱们就能做。我之前还给我孙子做了一套古代的小楼呢,不过都被玩烂掉了。咱也没想过这玩意能赚钱,也没有用过啥心思。就是看小楚你们来了,见多识广的,咱才冒出点儿想法。” 康村长抽着烟,连连点头道:“有想法是好的,你们毕竟是手艺人,这手艺可不能落下。如果这东西真的能卖钱,还能多教几个徒弟,多传承传承咱们老祖宗留下来的吃饭手艺。像我们就不成了,只会种地。看书也看的一知半解的,啥科学养猪啊,科学种地啊,学也学不会,都靠以前的经验。” “经验就是知识,”楚曜把手里的田螺丢进旁边的盆子里,哗啦作响,“我看了咱这边种东西都好长,不是不出东西,主要是没人。太偏僻了,东西也不好往出运。” 康村长点头道:“谁说不是呢,之前听什么纯绿色蔬菜粮食,咱们一家一户的也整了点儿。那可是真累啊,不敢洒除草剂,农药都用得少,肥料尽量都用腐殖土啊啥的。可是拿出去卖,也卖不多几个钱,咱们这边没人认。往远处卖也没渠道,干脆就没人整了。头两年还有年轻人回来种大棚蔬菜,菜可是真的好,问题卖不出去啊。往外镇子上倒是有大集,可是周围都是村子,冬天随便几个大棚市场就饱和了,压根卖不动。结果每两年人家就走了。” 楚爷爷也跟着点头,“地方是好地方,就是没发展起来。” 康村长说是,又道:“咱们这里有了路之后,政府也往这边通了水电,拉了网线。说起来都是你兄弟的好,咱们还说要给他立块碑,他也不要,就只想承包这个岛。也给了足够的钱,让不少人家都盖了新房子呢。要不是张老爷子,咱们现在还成天点灯熬油呢。” 这话说的安叔都连连点头,虽然直接受益的是桃源村,但是挨着桃源村的几个山沟里的村子照样能通过这条路出去见见世面。要不是这条路,他们每次出去翻山越岭的,没个四五天都回不来的。 “阳阳啊,你也帮着想点儿招儿。”楚爷爷动了恻隐之心,忍不住点自己孙子,“你之前不是跑业务吗?有认识这方面人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