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页
姜恒没有古代帝王那么大的气度,觉得我乃泱泱大国,给这些小国些甜头赏赐没什么,只要他们嘴上说的好听,会哭会求就行,正好显得万国来朝。 但历史证明,许多国家就是白眼狼,养不熟不说,还会反过来咬人。 西厢房没有供坐着的地方,皇上便带着她往前头正殿走去,边走边道:“议和?安南也配与朕议和?他们如今已经退出了原本的两国边境赌咒河去,将从前偷占下的百余里土地让了出来不说,又倒交了边境二百里。” 皇上眉宇间带着异常决断的冷意:“若朕不管,他们就继续蚕食大清的土地,见朕恼了,就作势往后退退,装起了可怜。这样的小国,不打疼是不会服的。甚至是打疼了,也是三天的记性,伤疤没好就忘了。” 事关外事,反而比朝廷更不忌讳。 要是正经本朝官场上的事儿,皇上还不会跟姜恒说的详细,但关于千里之外的小国之事,皇上倒可以仔细说给她听。 “朕叫老八过去,原就是对症下药的。总是小打小闹也没意思,还总要兵力防范着安南作乱,不如直接并入大清。” 姜恒打心底高兴起来,特别想问皇上,您对岛国有没有兴趣呢? 此时她就先侧面道:“若是并入大清就好了,据说安南产出上好的沉水香,更有极佳的蚕丝和一些咱们没有的果子香料。” 姜恒用一句前世听过的玩笑话敲皇上的边鼓:“多一分土地都是好的呀,谁知道这多的一寸土地上能长出什么好吃的来呢?” 皇上闻言莞尔:她总是从很实用的角度上来考虑问题,就像从整理绣花样子想出活页册一样。 安南之事,确实是这个道理,正所谓“朝廷疆土,尺寸为重”。 历代帝王功绩,开疆扩土跟安定民生都是大功。 皇上上辈子做了许多安定民生之事,在疆土上却是略有遗憾。他不是那种乐于征战的帝王,重活一世也觉得休养生息比主动出征,到处作战开疆扩土重要。 他给自己定的目标是,不穷兵黩武,但朝廷之前的疆土却是再不能丢。而安南这种送上门来的疆土,都不需要大军出征,那当然得笑纳。 在阴人这件事上,皇上百分百信任老八的技能。 估计现在安南吐出来二百里土地,还在对老八感恩戴德呢。而对老八来说,他既然有目标要做安南布政使,就肯定不会满足于这区区二百里地。 大概是距离产生美,皇上自打把绿茶种到别人家去后,就觉得这茶艺也没有那么可恶了。 “让安南厨子好生准备几道菜。”皇上如实吩咐苏培盛。 苏培盛又亲自去吩咐了常青。 常青一听就苦了脸:他作为侍膳大太监,熟知皇上的口味,安南菜系的酸甜酸辣都是颇为冲口的,许多菜还有鱼露这种海鲜味颇重的材料,以皇上标准燕菜口味,肯定是不爱吃的。 苏培盛见他摆着苦瓜脸,就知道他愁什么。 于是做高深莫测状:“求我,我指点你。” 常青立刻给苏培盛行礼打千儿,差点当场唱一段哥哥救我。 苏培盛满意了道:“今日的御膳摆在永和宫,你还怕什么?永和宫娘娘的口味你又不是不知道,让这外来厨子往酸辣口里做就是了!” 常青果然眼睛都亮了。 信嫔娘娘的口味他当然了解,从她风靡宫中的枸橼茶就可知了(其实也算不上风靡,只有太后是真的喜欢,别人都是被迫跟着叶公好龙,因此还怀疑过皇上的口味有问题)。 皇上有御膳可用,这安南厨子做的菜,只要信嫔娘娘吃得好,皇上必然就高兴了。 常青忙跟安南厨子交代口味去了。 被廉亲王当成战利品之一送回来的厨子,都是进行过紧急官话培训的,倒是不难交流,听这位侍膳总管跟自己说让他放开手脚,只管做经典的当地口味,这外国厨子就更有信心了。 尤其是刚到这大清,他特意带的各色香料都还很充足,保证原汁原味还原他们安南的特色菜肴。 这厨子心里还记着他们家王的嘱托:将大清的大皇帝伺候好了,说不定他一高兴,就把赌咒河周围的土地都赏给他们了呢。尤其是大清过去的廉亲王人极好,很向着安南国,与国王都结成了异性兄弟,想来这个目标不难达成。 天真的国王派出了天真的厨子,带着天真的想法,热情似火准备拿出一百二十分的心思做菜。 不知是太久没吃到东南亚菜系了还是怎的,姜恒觉得特别惊艳。 香茅烤的嫩鸡肉串、酸辣鲜美的汤粉,枸橼椰叶包鱼、还有透明的糯米皮春卷,她都觉得异常美味。 皇上也觉得满目菜肴虽口味不甚和,也有奇巧之处,心道她说的没错,安南得收归国有,那片土地上确实有很多好吃的。 姜恒自己都犹豫着不敢吃的时候,皇上又给她夹了一块虾饼:“今日用膳早,多吃一点无妨。过后朕陪你往中正殿走一趟就好了。” 可见皇上近来真是难得不怎么忙:能腾出时间来带孩子去割麦子,还能晚上陪她散个步。 皇上看着姜恒将虾饼吃了下去,心中宽慰:多补一点比较好。他懂事后也见过额娘怀孕,女子怀孕真是很辛苦很耗元气的,能补的时候就多补一点。 经过一番玄学操作,不过短短几个月,皇上就从‘朕子嗣缘薄,这几年不会有孩子的’,变成了坚定不移相信‘朕很快会跟她有一个可爱的公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