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页
张氏被说得脸热,咕哝着嘴,也不知说了句什么,眼见王二又板起脸来,连忙做低伏小道:“好了好了,我不就是在这和你唠唠两句,还会往外说不成?我又不傻,快别气了。还是想想,有啥法子得个差事吧。” “能有啥法子?听说这新来的县令和唐家半点沾不上边。”王二叹了口气,还以为那差事稳稳当当的,哪知道又会有别人横插一脚,真真是不走运。 两口子一时无语,争吵算是作罢。 ... 第九十二章 河署将建 没过几天,长乐镇便传开了,昌乐调任了一个新的县令,姓李名贤,大家都等着新官能发出些什么火来。 对于新官上任,王元儿是早就知道了的,但她只是个寻常人家的姑娘,着实没什么能和这官员搭上关系的,所以谁当官,也和她没多大的关系,倒是自家二叔,为了谋个啥差事,一直蹦跶得欢。 这天一大早,王元儿就背着一捆柴从山回来,走过一畦畦的农田,开春了,田里已经种上了绿油油的秧苗,在清晨里的雾水里愈显得生机勃勃。 王元儿一边往家里走,远远的瞧见有些穿着衙卫衣的伴着两三个穿着青衣长袍的人在田间走动,指指点点的。 定睛看过去,走在前面的人她不认识,但有衙卫伴着,想着也是什么大人物。 王元儿垂着头停在一边不动。 待那些人走近了,一两声大人的话传进耳里,王元儿抬头看过去,那在前边的中年男人背着手,方脸宽眉,一身正气。 这就是那新上任的李县令大人?王元儿心里暗想。 眼见他们向码头的方向走去,王元儿才继续往家里去,一两个河署的字眼顺着风传了过来。 这是要建河署了吗? 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就是要建河署? 前辈子,李贤来的时候王元儿已经嫁了,后来才知道这位县令的功绩,河署建成,漕运开,后来又增设了市舶司,长乐镇才算是炙手可热。 而这些都是在新皇登基后开始的,恩科一开,各地举子前来,长乐镇也是热闹得很。 掐指一算,如今已经三月,如无意外的话,离皇帝驾崩的日子也不远了,有些东西,是不是也该准备起来了? 皇帝要是一驾崩,举国服丧,素衣麻布肯定要的,还有那些举子,长乐镇离京都不远,她记得前辈子也有不少人家出租院落给举子们备考。 能不能从这里头捞上一笔呢? 王元儿她们的灶房是托了李树根搭建的,十分的周整宽敞,而有了自己的灶房,总的来说方便许多。将柴火在灶房放下,抹了一把脸,王元儿里里外外看了一眼,春儿把灶房都打理得很干净整洁。 东屋里,王春儿嘴里哼着小曲哄着小宝来睡觉,手里拿了一件王清儿的衣衫在缝补,动作娴熟而温柔。 “清儿那丫头又跑出去疯了?她的衣衫由她自己来补才行,别纵了她。”王元儿见此皱眉道。 王春儿柔柔一笑,针头在发上刮了刮,嘴里道:“左右我在家也是无事干。”又想到什么,她不好意思地道:“大姐你能赚银子,清儿也是,上山挖笋掏山货换了钱,总能赚到些,不像我是干啥都不成,只能管着家里活。” “说的啥话,不许你妄自菲薄,你把家里头里里外外都打理好,又带着宝儿,你的功劳才最大。”王元儿嗔怪地戳了戳她的额头:“至于银子,咱们齐心协力,就能赚了来。” 王春儿点头,想了想又开口让她帮买些绣线什么的回来,她也能做了绣活拿出去杂货铺子和裁缝店寄卖。 王元儿自然应了,心里更坚定了要赚大钱的信念,那样,一家子的日子才能过得有奔头。 ... 第九十三章 打定主意 要说赚银子,豆腐乳这一块算是已经有了初步的雏形,尤其这第二批的豆腐乳也快要做成了,天气若热起来,这豆腐乳就发得更快,基本不用考虑成品的事儿。 可没有人嫌钱多的,明明知道即将到来的机遇,也不晓得利用,那就真是个傻子了。 将来开恩科的时候,各地举子都会上京,这里又有码头,经了长乐镇上京也近,方便得很,所以也有不少人在此备考。 所以,给举子租房,是最好不过了,也能有一笔收入,可是,磨刀须用磨刀石,这做出租房也得先有地儿呀! 且看王元儿他们这一房,虽说分了东西厢,但还是和王老汉他们同一个门儿出入,院子也是共用的,多有不便。 东厢,有三个屋子,一个主屋,两个小的,主屋从前是王大两口子带着兰儿一块住的,现在他们去了,几姐妹就挤了一间。 当初做灶房的时候,王元儿就顺道改了一个比较小的屋子,打算将来做个豆腐乳作坊,还有一间,就是客房,现在王清儿有时候也在那边住。 所以,他们东厢的屋子基本不能再作考虑了,宅基地倒是有一块,但盖房子,所花的银子也不少,更别说,几年后,兴许就会有一场大洪水到来,这时候盖房子,那不是把银子都打水漂了吗? 所以王元儿不打算这时候盖房,她只想等地价涨起来的时候再把这地卖了,至于小弟,将来有银子,在哪里建房不成? 但不建房,哪里还有房子出租? 王元儿苦恼得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