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天之世 第151节
先行的骑兵只有六百余人,跟随在许安旁侧的具装甲骑在汾水之战后,只存下了六十多领。 具装甲骑的折损,在于战马,骑士,盔甲折损,盔甲损坏,能够承担起具装的战马也是极为稀缺,而且黄巾军也缺少精通马术的骑兵。 所以现在跟随在许安左右的,只剩下了四十余名具装甲骑。 许安的大纛旗,就伫立在黄巾军行军队列的最中央。 在一众黄天使者,还有亲卫队,以及具装甲骑的簇拥之下,也缓解了一些许安心中的紧张。 有吕布、成廉、魏越等骁将作为先锋骑兵的统领,那些徘徊在外侧的匈奴骑兵根本就是不堪一击。 吕布等人还生擒了不少的匈奴游骑,将其送到了许安的面前。 在狼卫的缇骑的拷问之下,这些“勇武”的匈奴人只是片刻之后便竹筒倒豆子一般,将自己知道的所有事情全部都说了出来。 相互印证后,许安也得知了南匈奴部这次出兵竟然有将近三万的骑兵。 而且领兵的人,正是须卜骨都侯。 许安对这个人倒是有些印象,他原来翻看三国历史的时候,对于并州的历史有些上心。 所以也知道,在东汉末年的并州,自并州刺史张懿被杀后,除了郭泰、张燕控制的地区以外,还有上郡一部分以外,并州其余地区实际上都是被匈奴人所控制。 南匈奴部在攻占并州后,在内部爆发叛乱杀死了当时已经被架空的羌渠单于,拥立了须卜骨都侯为新任单于。 能在历史上留下姓名人物又有几个是好相与的。 虽说没有明说是须卜骨都侯发起的叛乱,但其余的匈奴部众都拥立须卜骨都侯其人为单于。 匈奴内部的叛乱应该也多半是有他在幕后作为推手。 南匈奴部如此巧合的能抓住机会,在於夫罗南下时,马上架空住羌渠单于,同时两路并进,还能一举攻破并州。 说是没有人统领,岂不是说笑,所以许安有理由相信,须卜骨都侯应该就是南匈奴政变幕后最大的推手。 这也证明此人无论是权谋、心机亦或是军略上,都有着不俗的造诣。 面对这样的的敌人,而且黄巾军从来没有和匈奴人作战,许安也不知道匈奴人的战法,所以许安此时的心中,还是有一些忐忑。 不过也只是有一些忐忑而已,毕竟在汉军已经广泛使用铁制兵刃,甲胄之时。 这些草原上的匈奴人,手中的兵刃只有一些贵族,还有精锐才能拥有少数的铁器,其余的人多半只有青铜器,甚至还有人还拿着劣质的石制武器。 身上的能穿戴的护具,也只有那些贵族,还有头人能穿戴铁制的甲胄,至于其他人,则只有裘皮作为铠甲。 反观许安麾下的黄巾军,武卒营大半都装备着塔盾,手中握持的也是汉军武库中锋利的长戟。 锐士营在整编之后,许安也将其分配了一部分的盾牌,一般来说一什中,有两人手持塔盾。 身上穿着也是汉军武库中良好的革甲,无论是黄巾军武卒营的铁甲,还是锐士营的革甲也难以被匈奴人手中的骑弓,软弓,那些箭簇给射穿。 只有没有防护的部位,匈奴人的弓箭才会有一些威胁。 而有着高大的塔盾作为防护,握持着强弓硬弩的远程军卒作为策应,基本上黄巾军已经立于不败之地了。 只不过,也只是不败之地。 要想击溃几乎全是骑兵的匈奴人,仅凭许安麾下这六七百名骑兵是绝对不可能做到的。 这也是为什么许安没有选择在匈奴和汉军两军鏖战至快要结束时,再选择出击的原因。 黄巾军缺少骑兵,也就是缺少了和匈奴人作战,一锤定音,决定胜负的手段。 主动权将会在机动性更高的匈奴人手中,而不是黄巾军。 并州军中多骑兵,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虽然张懿这次南下是要进攻永安城,军中的骑兵数量肯定要少很多,但也肯定没有少太多。 只要有两三千的汉骑,就能击退眼前这股匈奴骑兵。 冀州强弩、幽州突骑、并州兵骑皆是世间强兵,虽然此时已经不是光武年间,但这些并州的骑兵,却并没有太过于退步。 并州的这些汉骑,他们常年和北地蛮夷作战,虽说受限于人数劣势,并州只能处于守势。 但在同等数量下的胡骑几乎是不可能胜过汉军的骑兵。 汉军的骑兵,也是弓马娴熟,武备精良,那些世家子,还有底层爬上来的将校武艺更是卓伟不凡。 无论是带骑冲阵,还是指挥、分队,皆是得心应手。 拥有坚固的盔甲,精良的武备,虽然未曾有昔日汉武时期,一汉当五胡的风采,但现在并州的汉军骑兵还是往往在正面击溃两三倍于己方的胡骑。 更别提,并州兵骑中还存有为数不少的具装重骑,双方的武备差了几乎有一个时代,汉军如何胜不过匈奴? …… “踢踏踢踏……” 凌乱的马蹄声击乱了许安的脑中的思绪。 背负着负羽的黄巾军斥候,已经飞马而来。 “前方发现大量匈奴胡骑,约有六千余骑,吕布将军已经领骑军撤回阵中。” 许安抬头看向前方,想要看清前方的情况,但无数的旌旗却遮挡了他的视野。 “终于来了吗……” 许安驱马扬鞭,牵引着胯下的枣红马向旁侧奔去。 四十余名具装甲骑,还有黄天使者、亲卫曲,皆是跟着许安一并而动。 许安带着一行人登上了一处的略高些的土丘,看清了前方的道路,还有旗帜。 远方的旷野上,一大片黑压压的犹如乌云一般的团絮物正向他的方向飘来。 军阵的前方,代表着黄巾军的土黄色的旗帜,正在向后撤离,那些原野上本来开始退散的黑色的小点,也再度汇聚起来。 许安握着马缰的手,渗出了细汗。 许安想起了他曾经学过一首诗:黑云压城城欲摧,眼前的画面正如记忆中诗句一般让人震撼。 这些就是匈奴人,这就是万马齐奔的景象…… 许安曾经在广宗见识过汉骑的冲锋,也曾在下曲阳,见过十数万人,绵延十数里的搏杀。 但当时许安都是身处阵中,窥一斑而无法知全貌,没有见识到骑兵一起奔腾的景象。 许安也在葵城的旷野和朱儁统领的汉军,以堂堂之阵,列阵于旷野之上,厮杀互搏。 但许安从没有见过如此多骑兵,一同奔腾的景象,孙坚带领的汉骑也不过两千之数。 如今他现在面对骑兵,却是六千多人,足有当日葵城汉骑的三倍。 骑兵不比步卒,间隔更多,占地面积也更大,视觉上看上去也更是庞大。 六千余骑,竟然好似千军万马一般,更胜步卒上万。 许安收回了目光,牵引着枣红马,站立在土黄色的大纛之下。 在他身下的道路之上,是无数林立的土黄色的旌旗,旌旗之下,是无数太平道信徒。 许安扬起右手,高高擎起了手中的长戟,沉声喝道:“列阵迎敌!” 传令兵飞驰而出,悠扬的号角声在黄巾军的大阵之中响起。 “大纛有令,列阵迎敌!” “大纛有令,列阵迎敌!” 来自大纛的将令如同疾风骤雨一般,顷刻间传遍了全军。 尖锐的木哨音在军阵之中此起彼伏,原野之上黄巾军的行军队列,正急速的演变成作战的横阵。 第二百二十八章 同仇敌忾 “匈奴人的攻势放缓了……” 张懿面色严峻,微微眯起双眼,想要看的更清晰一些。 前线传来的军情,还有他视线中的匈奴人,让张懿发现了南匈奴的异变。 而且之前他也看到了南匈奴的骑阵中,有一部骑兵好像被调遣派往了南方。 南方就是被黄巾军所占领的永安城,张懿是再清楚不过了,毕竟那是他原本要进攻的地方,他不可能弄错方位。 此时南匈奴部派遣大量的骑兵南下,而且放缓了攻势,这一切都证明着在南方应该有什么能威胁到他们。 而能在南方对南匈奴部造成威胁的,只有永安城的黄巾军。 但黄巾和汉军乃是不共戴天的死敌,皇甫嵩在下曲阳还有广宗,用十余万的黄巾军的尸首筑成了“京观”。 黄巾起义的所喊出来的口号,便是“苍天已死,黄天当立”,明言想要取汉室而代之。 而汉室对于黄巾军,对于太平道则是严令禁止,凡有入道之人,宗族尽灭,更无半点容忍之心。 双方势同水火,怎可有相融之时? 所以在张懿看来,那些永安城的“蛾贼”是绝对没有任何理由前来援助。 那些卑劣的“蛾贼”只,那些暴民,只会在他们和匈奴胡骑鏖战到最后一刻时,想要坐收渔翁之利。 但是南匈奴部确实有人向着南面移动,部曲调遣并非作伪。 汉军营垒旁都是旷野,一望无际,虽说南面略有些丘陵地带挡住了些许的视野,但也绝对不可能埋下任何的伏兵。 更何况匈奴人大举来犯,也不需要埋下什么伏兵。 和须卜骨都侯一样,张懿也陷入了迷茫之中。 汉军现在被团团围住,匈奴人的马队就在营垒周围的旷野之上虎视眈眈,更是不断有匈奴的部族想要冲进汉军的营垒之中。 任何想要逃出营垒的汉军,都无法逃过匈奴人的手掌之中。 起码在这广袤的平原上,论起骑术难有胜过匈奴人的存在,更何况如此多的匈奴人,怎么可能放任汉军的斥候出营探查。 现在的汉军被围在了营垒之中,已经是瞎子一般的存在了,与外界的一切都被匈奴的骑兵给隔断了。 …… 以步兵对抗骑兵,确实是一件困难的事。 只有以严密的军阵,如蝗的箭雨才能抵抗骑兵的冲击,或者是骑射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