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页
他站起身,纵然在潮湿的地面滚了一圈,也没有留下半点泥渍,朝着小情霜吐了吐舌头做了一番鬼脸,而后便蹦蹦跳跳地跑走了。 凉锦傻愣愣地看着小情霜与那小妖之间短暂又和谐地交锋,过了好半天才回过神来,不由啧啧称奇。 再往前走,街道上越发热闹,小贩吆喝叫卖的声音此起彼伏。 一个着了粗布短衫的小哥扛着糖葫芦的架子在街边招揽生意,见凉锦二人走过,他热情地取了两支糖葫芦朝凉锦招呼: 姑娘!给您妹妹买一支呗! 凉锦目光扫过小情霜笑意吟吟的脸庞,见她莹亮的双眼里不仅盛了两蓬水汪汪的秋泓,更是带着期许和雀跃,一眨不眨地盯着小贩手里那两串再普通不过的小食。 凉锦面上露出一抹轻笑,心里却小声嘟囔,小霜儿可不是我的妹妹,她大我好几万岁呢。 见小情霜如此期待,凉锦自然不会拂了她的兴味,只因她手里没有浮空之界中人用的银钱,便干脆了当地自怀里掏出一块碎玉,与那兴高采烈的小贩换了他手里的两支糖葫芦。 小情霜一手拿着一串糖葫芦,开开心心地走在前面,欢快笑起来的脸上,像是绽放了无数繁花。 凉锦不紧不慢地跟在小情霜身后,心情是少有的愉快和轻松,如果这条小路不见尽头,她们能这样一直一直走,兴许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她能等到小情霜长大,成为她心里那一抹白月光吗? 凉锦和小情霜一前一后,不急不缓地走过一条小巷,前边视野变得稍微开阔一些,街口有个小摊,摊上摆着各种各样的泥人儿。 吸引了凉锦视线的不是那小摊上林林总总的摆件儿,而是于摊前驻足的两人。 一个穿了淡青色僧衣的小尼双手合十地站着,她脖子间悬挂一串拳头大小的佛珠,看着好像极为沉重,似乎随时能将她纤细的脖子压坏一般。 但她眉目平和,目光清远,饱纳了无数因缘,却始终不起波澜。 小尼身边蹲着一个形容魅惑,但神情却极为乖巧的红衣姑娘,她抓了小摊上两个泥人儿,转头朝着身旁小尼嘻嘻地笑,举着手里两个娃娃,问道: 小和尚,你说我买哪一个好? 闻言,小尼低头看了那姑娘一眼,看似平静的目光里,隐约藏了七分宠溺,三分怜惜,微笑着回答: 你若喜欢,便都买了罢。 红衣姑娘又问: 为什么要买两个呢? 小尼温润的目光自摊上扫过,语调平静地说: 这摊上的泥人儿都成双成对,若只买一个,岂不太孤单了吗? 凉锦与小情霜从这二人身旁路过,听到这样短暂却似有深意的一问一答,叫凉锦不由自主地转头,好奇地多看了两眼。 寻常出家人怎会说出这样的话来。 她正疑惑,却又听小情霜说: 那小尼是个得道高僧,她身边的红衣女孩儿想必是个大妖。 凉锦更加愕然。 她回头一看,见那红衣姑娘高高兴兴地付了钱,将两个小泥人儿宝贝似的抱在怀里,与青衫小尼有说有笑地走远了。 这得道高僧与得道大妖之间的关系可真好呀。 凉锦目瞪口呆,感觉自己真是见识浅薄。 从巷口走出去,水天相接的壮阔景象出现在凉锦二人的视野里,大气磅礴的楼阁殿宇屹立在湖畔,天色微暗,湖面波光粼粼,有清风悄悄吹过,游人三两成行,景色美不胜收。 小情霜拉着凉锦的手走进一座楼阁,踏进暗漆雕花的大门时,凉锦抬首向上看,见阁上匾额大书三字滕王阁。 楼阁内游人不少,也有书生聚在一起,题诗论道。 从高阁窗边朝下看,金光闪烁的湖面上有游人泛舟而过,湖面广袤,与落日余晖交接在一起,壮阔之中,又透着一股安宁祥和的味道。 忽有锦袍才子饮酒咏词,诗曰: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凉锦赞叹此句精妙,笑着寻声看去,便见那咏词之人与同行的书生笑谈开来,话语间,佳句频出。 两人在窗边站了一会儿,待日光西斜,天色再暗了几分,小情霜忽然拉着凉锦从窗格上跳下去,凉锦一惊,未来得及回神,她二人已轻飘飘地落在一艘小船上。 船家并不意外,笑问客从何处来,欲往何处去。 小情霜也跟着笑,眉眼弯弯地回答: 从来处来,往去处去。 凉锦还在体悟话内玄机,船家已经笑着荡起双桨,将那一叶小舟摇摇晃晃地往湖心度去。 清凉的晚风吹拂着凉锦的鬓角,将她耳侧的青丝拂起,悠悠然,飘然似仙。 小情霜偎在她身侧,仰头便见着凉锦凝望远方水天相接之处,一缕斜照夕阳时,被阳光映得好似描摹了一圈金边的侧脸,蓦地出起了神。 小凉子这样好看。 小情霜悄悄红了脸,然后小心翼翼地垂下头,将那一刻不受控制激烈跃动的心跳竭力按了回去。 凉锦竟在此时转头,温柔地笑看小情霜,道: 晚间风有些凉,你可会冷? 小情霜心里装着别样的心思,被凉锦突然回头惊得措手不及,好在晚霞余晖尚未褪尽,那两团红晕在她白玉般的脸颊上因着霞晖映照的缘故并不显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