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清朝同人]重生后我成了国家的外挂在线阅读 - 第129页

第129页

    这话有几分真假,只有他自己知道。

    费扬古呼吸一滞,合着殿下不舍得走是这个意思,那他刚刚都在乱想些什么。

    他满脸羞愧,“是臣误会,殿下一番好意,着实是…”

    胤礽混不在意,“孤知道将军忠心耿耿,这点小事,孤不会放在心上。”

    费扬古尴尬一笑,然后退下去安排其他。既然有了计划,那么拖住来宣旨之人还不简单。

    他走后,旁观了全程的系统在胤礽脑海化成军师模样,挥着羽扇里连连摇头,“殿下,您这是饮鸩止渴。您的父亲一定很生气,这顿打我看您是逃不掉了。”

    “什么鬼话”胤礽理直气壮道:“孤这是为大清江山不得已而为之,并非有意欺骗汗阿玛。他一定会理解。”

    系统摇头晃脑,“那我们就拭目以待喽。”

    “...”这话它说了好几次了吧?

    从这天开始,费扬每日叫自己的亲兵陪着来宣旨之人,把人喝个酩酊大醉。

    一直拖到第十日,每日都醉醺醺的骁骑营将士实在受不住,跑到胤礽这里来告状:“殿下,小的怀疑费扬古图谋不轨,殿下一定要早做打算才是…”

    他话还没说完,就没人打晕了。

    他背后,刚刚出手的费扬古甩着手腕一脸不耐烦,“聒噪。”

    胤礽看着地上的人,一脸黑线。沉默了半晌才说:“都准备好了?”

    “是。昨天戴梓又送了五十把火铳”费扬犹豫了一会儿,又追加了一句:“皇上另派了人来宣旨,臣已经叫人把宣旨之人看起来了。”

    胤礽挠了挠鼻尖,脸色略带羞赫,“那我们得快点了。”

    这仗十日之内打不完的话,可能他汗阿玛就会亲自过来抓人了。

    不过真实的战况比他预计的时间短多了,一千人急行军先出法,一万人马紧随其后,慢悠悠的在乌苏雅里台晃悠,斥候故意散播消息迷惑准噶尔,再加上胤礽的计策同时作用,这一仗打了不到七天,准噶尔全族就都成了清军的俘虏。

    这一场仗赢的突然,输掉的准噶尔懵了,费扬古更懵。

    这就…赢了?

    十万人马在这里驻扎几个月,大大小小的遭遇战打了十几场,双方都没占便宜不说,损兵折将都不在年数,太子殿下一来,他们就赢了?

    费扬古觉得很荒诞,荒诞到他一直机敏的大闹在看到准噶尔的部族时,还轻微有些死机。

    初时他并不相信太子能的能找到准噶尔的藏身之所。别说找,他都怀疑太子知不知道准噶尔的领地在哪儿。

    可直到亲眼看到,准噶尔部全族五千人都在藏在太子画出地图的位置,他才确信,殿下他真的知道。

    费扬古很好奇,这位矜贵的殿下是如何详细知道准噶尔窝藏在哪里,但当他仔细问时,太子却不肯细说原因。

    胤礽不是不肯细说,而是这次确实没有打好腹稿。

    前几次撒谎好歹有人可赖,做火药能赖给南怀仁,偷跑到边关能赖给他汗阿玛,这次呢?这次真的没有了。

    难不成他要说上仙托梦,或者是自己开了天眼吗?

    如果他这么说了,没准费扬古为了核实,真能找个萨满来问问是不是有这么回事。

    不用怀疑满人对萨满的信奉,那简易比汉人信奉三清有过之而无不及。

    他好歹说了个自己日常爱好看兵书给糊弄过去了。至于费扬古信不信,那就不在他考虑范围内了。

    无论如何,这场仗以最小的损失打赢了。

    除了费扬古和胤礽,将士们都很高兴。

    费扬古不高兴是因为,突然想到他还绑着两个来宣旨的钦差。想到为了打仗,他跟太子同伙抗旨,他就觉得自己这次大功的奖励肯定是无望了。

    白花花的银子离他而去,换了谁谁能高兴?

    胤礽不高兴是因为,他终于意识到,自己可能会狠狠的被他汗阿玛修理一顿。

    因为在他们在胜利后班师回营时,他带队走在队列最前面,正看到自己的汗阿玛,伟大的大清国君,穿着一身金甲,铁青着脸色,背手站在营地正中央。

    胤礽脑瓜子嗡嗡作响。这短暂的一瞬间,他可能要用一生来治愈。

    系统幸灾乐祸道:“哦豁~”

    “...”

    第72章

    眼看着离军营越来越近,胤礽的脸皮也越绷越紧。直到真的走进了,他才故作镇定的下马,然后利索的扑通一下双膝跪地,主动请罪道:“汗阿玛,儿臣知错了。”

    及时认错,说不定他汗阿玛还能从宽处罚。

    康熙眼神复杂的看着儿子,“未经朕同意私下跑到边关,有召不回,以身犯险,太子,你眼里可还有君父?”

    胤礽羞愧的一头磕在地上,“儿臣真的知错,随汗阿玛处置,绝不敢有怨言。”

    他后知后觉的发现,他汗阿玛可能不只是生气自己不听话,还可能是在担心他的安危。他几天前刚刚踏过的地方,毕竟是杀人不眨眼的战场。

    “你知错就好”康熙冷笑,“来人,将太子绑了,重打三十军棍!”

    往日里他对这孩子太过骄纵,以至于他不知天高地厚到敢犯下这样的大错。

    太子的体面和帝王的威严,康熙最终还是选择了自己的威严。哪怕是儿子刚刚立下大功,替他拔了心上横亘已久的一根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