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章 神书问世
张静一高兴极了,兴冲冲地出了宫。 他早就等这一天了。 自己所编的书,可是花费了几个月的时间,有空就琢磨,琢磨之后,将自己的东西记下来,而后再仔细推敲,看着合适不合适,这才修撰出来的。 关键在于,这部书……除了他自己之外,也指望不上其他的人。 正因为如此…… 所以张静一才花费了无数的功夫。 这大明的问题,既是缺钱,也有土地的兼并,自然还少不得文恬武嬉。 可还有呢? 还有就是儒家对于知识的垄断。 他们举着圣人的旗号,不只是垄断了学习知识的能力。 真正可怕之处就在于,他们垄断了知识的话语权,也就是说,掌握了衡量知识的标准。 而这才是真正可怕的,他们举着圣人的名义,其实采取的是文化上的专制。 什么是标准呢? 标准就是,他们说什么书是邪书,什么书便是邪书,他们说什么是正经学问,那么什么就是正经学问。 而这……恰恰是最可怕的。 不解决这个问题,你对他们的任何质疑,都会被他们拉入他们设好的知识层面里,然后他们用丰富的经验,引经据典,把你锤死。 张静一之所以拉皇帝入伙,理由也很简单,直接将自己要编修的书,制造出巨大的影响力。 皇帝可是天下最好最闪亮的招牌。 于是张静一这次进宫的目的达到后,便马不停蹄地赶到新县的新区。 这里有个印刷的作坊。 平日里,主要是帮忙印发一些军校的书籍和刊物的。 当然……印量都不大。 其实这也可以理解,这个时代真正能读书写字的人,印刷作坊印刷的内容,他们都不屑于顾。 而军校需要的毕竟量少。 所以基本上,这印刷作坊,都是靠新县的衙门养着的,常年处于半开张的状态。 此时,印刷的雕版早就准备好了,因为印刷的是固定的书,所以不需铜字,铜字印刷的好处在于灵活,可论起便利程度,还是固定的雕版印刷更好。 张静一这边一声令下,于是乎……大家便忙碌起来。 匠人们拿着雕版,预备好了油墨,而后一张张白纸预备好。 片刻之后,这白纸上便有了墨迹,一时之间……整个作坊数十个匠人忙得不可开交。 到了次日,第一版书则开始接洽了新县的书铺。 书铺的东家见新县衙里的人找上门,托他们卖书,哪里敢不答应,自是喜笑颜开地应道:“好说,好说。” 这刘记书铺的刘东家,是巴不得卖衙里一个好呢。 只是……等接过了这样书后。 他,懵了。 却见这书皮上明晃晃地写着:“十万个为什么?” 为什么啊? 这到底是什么为什么? 刘东家还没见过这样的书,不过再看着下头,还有题跋,写着:天启天子、新县侯张静一修撰。 一看到这字样,刘东家顿时觉得自己的手一抖,差点就没拿稳。 皇帝……皇帝……和新县侯编修的…… 接着,他忙翻开第一页,又懵了。 这还真是一本‘为什么’? 这第一页便写着:为什么会有闪电? 闪电…… 刘东家越看越觉得稀奇。 而里头的答案,更是让他诧异得说不出话来。 因为里头说得玄之又玄,什么云层之中有什么电荷,摩擦之后……滋生了闪电…… 这……怎么看着像山海经? 接下来……他又继续看下去:为什么水烧开了会沸腾…… 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玩意呀! 这刘东家一时无语。 本来还以为陛下与新县侯写了什么好文章,借此装订成书,或者是想要附庸风雅,摘抄了一些诗文。 哪里晓得……里头竟都是这些玄而又玄的东西,噢,还有铜铁会导电之类…… 这电难道不是雷公电母放的吗? 刘东家心里摇摇头,可一抬头,却还是朝着文吏露出了招牌式的笑容,亲和地道:“这书,学生代售了,只是卖不卖得出去,就不好说了。” “这个无妨。”书吏表示理解。 如此一来,刘东家就顾不得许多了,管他呢,先放上去再说,自己只是售书的,售什么书不是售呢? 于是将书搁在了书架上,而后再拿了炭笔,在门前写上:新书上市,天子、新县侯亲撰…… 很快,整个京城就都炸开了锅。 皇帝写书? 还有近来风头最盛的新县侯一起? 于是不少人都去了瞧热闹,各大书铺,居然热热闹闹地围了不少人。 有人忍痛,花了十几文钱,将书买下。 紧接着,兴冲冲的去看。 这一看,整个人就懵了,这写的什么玩意? 都是一些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 不会吧?不会吧?这竟还是陛下和新县侯所修撰的? 这不是两个文盲吗? 说起来,在人看来,还真和文盲没有分别。 因为里头的用语,几乎都是直白的口语,言辞优美是不存在的…… 就这…… ………… 弘文书院。 这弘文书院里,求学者甚多。 书院的主人姓李,单名一个文字。 李文学富五车,名气很大,不少读书人争相拜入他的门下学习。 当然,此时是晚明时期,书院很盛行,尤其是东林书院如日中天之后,这开设书院,收受读书人的事,便盛行开来。 这里不只是教书育人的结果,也成为了读书人们评议时事的所在。 这李文在京中颇具盛名,因而不少人慕名而来。 他每天照例会在卯时,便召读书人们来明伦堂里进行早课。 不过今日一早,他刚刚坐定。 却有一个生员站起来道:“先生,学生想要请教,不知先生对陛下和新县侯修撰的书有什么看法?” 李文一愣。 却见不少生员已开始窃笑了。 李文道:“什么书,老夫却是孤陋寡闻了。” 于是那生员便从袖里取出一部书来。 其他的生员们便笑的更厉害了。 李文接过书,觉得奇怪,忍不住道:“怎么,陛下现在也虚心好学了吗?” 说着,便低下头,翻开这书皮,只是这一看,脸骤然就绿了。 而明伦堂里的读书人,显然有不少人已看过了此书的,已是笑作了一团。 短短一夜之间,这书居然已传遍了京城,一时之间,成了满京城读书人的笑柄。 李文越看,脸色则越绿,真是心惊胆寒啊! 而后他整个人激动起来,捶胸跌足地道:“造孽啊造孽啊,为君者不明,为臣者如此奸恶,这写的都是什么,都是什么东西……高居庙堂上的君臣,竟是这般样子。” 大家怎么也没想到先生居然愤怒成了这个样子。 又是捶着心口,又是嚎啕大哭,这一下子,倒是不好笑了,便都板着脸,有人道:“先生……这想来……只是哗众取宠吧。” “你当他们是哗众取宠?”李文勃然大怒道:“你还没看明白吗?这第一篇,什么打雷闪电是什么自然现象……是什么云层……什么电荷……还有什么铜铁导电,你难道没看明白吗?这是想要混淆视听!” “这些年来,天灾频频,是什么缘故?分明是老天爷发怒了,老天爷为何发怒?这是《尚书》中所言:天和人同类相通,相互感应,天能干预人事,人亦能感应上天。是以,若是天子不仁不义,不施仁义,那么上天就会出现灾异进行谴责和警告;如果政通人和,上天自然就会降下祥瑞以鼓励。这便是董仲舒所言的天人感应,阴阳相和。” 顿了顿,李文又道:“所以子曰:为君者当正刑与德,以事上天。现在这说什么雷电乃自然之理,老夫来问问你们,这陛下和新县侯是想干什么?无非是想将这些年来的天灾人祸,统统推卸而已,他们不施仁义,于是降下了天罚,可他们非但不知悔改,竟还写下这样的妖言,来故意惑众。” 说着,李文泪流满面:“为君者不知反省,反以邪说误人,呜呼,大明亡矣。” 众人一听,顿时都肃然起来。 原来如此,没想到……皇帝和那张静一,竟有如此险恶的用心,这第一篇,就故意借此来混淆视听,太卑鄙无耻了。 “先生……若如此……当如何?” 李文满脸怒容地道:“这里头,还说到了雷电交加的时候,若是用了铜铁接触,便会引发闪电,呵……真是一派胡言,老夫决计不能让这昏君和奸臣的阴谋得逞,他不是说这样可以引电吗,老夫就引一引看,且要看看,这上天的感应,岂是人力可以干涉的。” 众人听罢,个个对李文肃然起敬。 对呀。 这张静一,口口声声说雷电不是天罚,是什么鬼电荷和摩擦,还有什么云层……人居然还可以引电,这等胡说八道的话,亏得他说的出口。 只要咱们来引这电,谣言不就不攻自破了? 于是有读书人义愤填膺起来:“先生说的对,先生,学生要随先生同去。” 接着纷纷有人同仇敌概地附和道:“同去,同去,不能让贼子奸计得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