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页
老赵氏正为闺女高兴,收养的孩子亲爷爷奶奶来了,东西就带了一汽车。还接老张氏过来去饭店吃饭了,听说都给了东西。她这几天没敢去,姑爷不喜欢她天天跑。 “这是怎么了?”老赵氏看闺女哭着跑回来忙问。 “妈,我离婚,跟夏志信离婚”李锦绣一屁股坐床上哭起来。 “怎么回事?别胡说,你都多大了还离婚?跟老夏闹什么呢?”赵氏忙问。 李锦绣哭着将事情说了一遍:“那十万不要就不要,他要脸面,我成全他,就这八千他还要给那孩子。那孩子现在用他养吗?真是自作多情!再说家里要是不缺钱罢了!现在家里什么情况?老夏一个人赚钱,五六个孩子等着养,都靠别人周济过日子了还装什么大方!” “这老夏糊涂了不是?等下我跟你过去,孩子找到亲人是高兴事,可是人家不在乎这点钱,就别装正人君子,穷大方了!那个孩子不吃不喝能长大?要那点钱都不多!” 夏志信没在家,孩子也没在,包起来的钱没了。李锦绣嘲讽地笑,“妈,你看到了吧,这就是那个你们都看着老实厚道的男人” “先别说什么,他总不能带着孩子上班吧” “不带着上班能去哪儿?”李锦绣想了一下,锁上门,借了车子去张向云那边,儿子正在院子里玩张向云刚买来了的小鸡。“出去办点事,本想着让老夏看会儿,没想到就送你这边了”李锦绣不敢说为了钱吵架,这种事让外人知道很丢人。 张向云忙道没事,夏爽在推车里晃着小胖手,呀呀不知道说什么。院子里蔬菜长势喜人,房子更是宽敞。老家去年也盖上了新房,四大间带着厢房。这回回去过年李锦绣就羡慕的不得了。 按理说夏志信是铁饭碗,还在城里住,日子应该数她好,如今却是相反的,只有她窝在一个小院子里。每天为柴米油盐算计着。张向云留娘俩吃了中午饭,虽然二叔送建伟时脸色很难看,张向云没问,估计的两口子闹别扭了。 李锦绣带着一堆青菜和一兜鸡蛋回来的。一直到晚上才见到夏志信回来,两人都不说话,都憋着一股劲。李锦绣知道自己不可能离婚,说离婚那是气话,她都快四十的人了,还没工作。现在不用工作,不用伺候老的,不用管其他小的,就看着儿子,这种日子她也知道不是说遇就能遇到。 但是忍下这口气让她实在窝心,憋屈。冷战在两人之间拉开,夏志信感觉烦闷的时候就出去看老头们下棋,或带着儿子出去走走。别人家孩子比建伟小的媳妇都上班了,家里真缺钱李锦绣早就该去上班。 闺女儿子不花他的钱,就是老娘都不要他的钱了,老张氏根本看不上那几块钱,孙子每次来东西是东西,钱是钱。她什么也不缺。难道他每月的工资养他们三口还不富裕吗?他从不喜欢占别人的便宜,就是帮着养了程斌几年又怎样?孩子能花几个钱? 他知道这钱就是给程斌,程斌也不会要,但是自己要做,那是态度问题,思想问题。 夏建文出去了三个多月,“东湖丽苑,一套五万左右,我按咱们商量好的,我们分别买了六套。小叔叔买了十套。当时销售楼房的经理高兴地不得了,带着我们四处游览。管吃管喝的,真是上宾待遇。” “继续攒钱,我们再去上海,然后是北京买房,以后就当包租婆” “包租婆很赚钱?” “你弄几套房子可以什么也不要做” “呵呵,好吧!是要努力,这一下子我是又回到解放前了”夏建文抖抖手,表示没钱了。 冰兰认真思考后,还是将新概念英语拿出来,有程斌小叔叔做借口就好办了。只是自己需要花功夫打印一遍。既然打印了,再加上托福考试必备,单词XX,语法XX。 暑假她将东西寄去美国,让程思琪找人审阅,书本内容找人录音。程思琪在一所华人多的学校教中文,丈夫是一位律师,他的朋友圈子很广。 八十年代初期的人们生活质量十分低,物资缺乏,工人工资不过四五十,技术工人不过六七十。日本人均收入九千多美元,美国人均收入一万两千多,二中国只有五百左右人民币。开放和对外界的接触让人们了解更多。 还有十年中我们很多知识书籍资料都很少,对知识的渴望和人生的追球让更多人想出去,出去就要通过托福考试。最后归结人们首先要学英语。 程思琪夫妻看准了这一商机,夫妻亲自过来与冰兰和建文商谈书籍出版和发行的事情。“经过美国权威认识审阅后,认定该套教学书籍可行,请问这本书的作者是谁?” “我在废品里找到的文稿,现在找作者根本找不到。再说也不是一个地方找的,我结合了好几本资料和书籍才弄了那些单词、语法。真要说是谁的,没办法确定。姑姑看着处理就行。” 书籍必须发行,程思琪与丈夫想办一个英语培训机构,做中国留学生中介服务。没办法确定只能先这样,审阅后的书稿交给世界知识出版社加班加点印刷,磁带拿到香港大量制作。 教材一经面世,那种疯狂可想而知。就是冰兰等几人也是要准备一份的,当平时的学习资料正好。她和夏建文弄来的那一车录放机很快销售一空。 书籍磁带还在二次、第三次印刷、录制。夏建文一直在与程思琪丈夫管着这方面。梁思琪偶尔过来看看侄子,雪兰上初中了,三个孩子所拉的小提琴再也不是噪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