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页
“村长说我们以后每月都交上一份钱到会馆,支持革命事业”兄弟俩回来告诉家人。 “村长有没有说要交多少?”冰兰问道。 “那倒没有,各家尽心意,我们私下商量了一下,如果胶园开始采胶,每月给几百块还是可以的。那是我们国家的事,我们的亲人都在那边。革命成功了,他们都有好日子过” 一棵树一年最高产干胶5公斤,合11磅。一亩地能种3234棵。一年收胶352磅,如果按一百亩算,现在胶片的价格已经到了每磅12先令。 也就一百亩橡胶园收益能到两万英镑左右,相当于二十万大洋。这只是一百亩的收益,除去税钱和人工钱。收入也是很客观的。这只是一百亩,种的多收益更多。 村长家种的可足有上千亩,革命党人看上这里还是很有道理的。冰兰打了一个冷战,革命党人都知道这里是财神爷,那么别人呢? 她将陈继民和陈利民都叫来,将情况分析了一下,“家里不能留太多现金,还有就是尽快将护卫队扩大,我想弄一批武器回来。万一有什么不要手软” “钱放哪里?”两人一听很有道理,每次土著人和殖民者都是等华人赚足了他们就回来得现成的。这事不能大意,关乎性命。 “换成黄金藏起来,也要存银行一部分” 一家人再次开会,冰兰不能等了,她要马上走。时间不等人,同时走的还有陈学民和陈家村的两个孩子。李万山带着一队人出海,陈继民与他们详谈了一次,这是他们来的第三年了,还有两年他们可以自由离开。“今年收益的20%给你们,明年30%,后年40%。三年满后,你们可以自由做生意。如果没有本钱我会借给你们。村子永远是你们的家” 大家还能说什么?主家做的仁义,他们做几年都会有些身家。媳妇都有了,再赚到钱,人生不过如此。大船还是继民带着做南洋与内地贸易,家里就交到了利民手里。冰兰主张橡胶树不宜过早采胶,这样会影响数的寿命和橡胶产量。 陈家能采的橡胶树只有几十亩,不采胶,那么多人只能开荒,加大养殖场。西方对鸡蛋的需求越来越大,很多商船将鸡蛋冷冻运走。现在每个鸡蛋卖到了两角钱。简直就是下金蛋的母鸡。 村长一样意识到了危急,他购买了二十把枪和数十把刀具,对他们来说刀更实用。冰兰估计着自己部分设备就要到货,忙给萨奇拍电报,货物抵达港口一律改为普吉港。 陈继民的船将冰兰等人回到普吉道,当哥哥的是一定要过来看看的。尤其涉及到枪械的事,那不是冰兰一个人的事。 马六甲到普吉道很近,一天多就到。海鸥号船适中,一般港口都能进。普吉道的港口不算是深水,大型邮轮货船根本进不来。货物都要靠小货轮入港。 普吉道面对安达曼海,海风让这里更为舒爽。跟下船来的还有带来的六十人,太小的只能让张氏养着。埃里克斯夫妻回居所先去休息,冰兰叫了四辆马车将他们带到工厂附近。到厂子的路还在修,远远的就能看到那片厂区还有正在建的住宅。 “这边好是好,只是太偏僻了”陈继民站在一个小山包上说道。 “我们还怕偏?我现在担心会被别人惦记。等路修好了就建围墙,将这一片围起来。” 厂区很大,分了三部分,有很多人都在干活。主要是修路和建房装修。陈继民挨个看过,又去看了作坊。工人在做药,做好的已经装瓶装箱。 冰兰让陈继民将做好的药全部带走,“送到马六甲和新加坡,给国内带一部分试试市场。如果效果好,我们开始大批量生产” 这是一定的,冰兰将需要的药材清单给了陈继民一份,有些需要从国内买。随后两人进入地下,地下很宽敞,干什么都行,两排鼓风机和引风机可以保证里面的空气质量。 冰兰告诉陈继民,这只是其中一个,地下还会扩大,做仓库或者加工某些东西足够。地下抗强烈地震,不担心地震。地势又可以防止洪水海啸。她将一切自然灾害都考虑进去。 如果不是因为电源的事,她更希望将厂子建在更高的山上。“我更看重一块地方,位于缅甸、泰国、老挝交界,距离中国的云南又很近。如果在那里建兵工厂和药厂是最合适不过。” 哥俩找了地方打开一份简易地图,陈继民却觉得那里实在太偏僻。交通运输都是问题,一大家子老的老小的小。人活在那里岂不是受罪? 既然大哥不愿意,冰兰只好将自己的心思放下。活着就要有活着的资本,“我会尽快弄一批武器应急,等咱们自己的武器生产一批后就可以武装一支队伍,所以大哥尽量从国内弄一些要饭花子。我们给他们饭吃,给他们钱。只需要他们为我们服务。” 陈继民信心十足,如果能生产出大妹说的那些药剂,好好经营,他们陈家完全可以脱离那个陈氏家族,自成一股。 陈继民带着药走了,留下来的人就位,选出学习的还是跟着埃里克斯继续上课,其余帮助建设工厂。冰兰嫌人少,马宝华再次加人。修路,建围墙、建住宅。那一片住宅足有几百户,只能慢慢建。冰兰带着老的新的工人让他们看:“这一片都是给我的员工建的,只要你们做的足够好,就能得到这里面中的一座房子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