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重生六零之锦绣人生在线阅读 - 重生六零之锦绣人生 第42节

重生六零之锦绣人生 第42节

    江向东大早, 骑着自行车把小妹送到公社粮站门口, “要我带你进去吗?”

    “不用了,大哥你也去上班吧, 我自己可以。”江明彤自觉是个已经能独立自主的人了, 拒绝了大哥的好意。

    “行,第一天,好好干。有问题可以来我找,我的办公室没换地方。”江向东也不强求, 不放心地叮嘱了一句,骑着车往自己单位赶去。

    江明彤目送他大哥的身影消失在街道转角处,回过身进入粮站大院门。

    院子大极了,江明彤一进来, 不远处的一扇铁皮大门推开,走出来个五十多岁的半老头子,穿一身家织布衣服,腰间还扎了一条老蓝布腰带,看着像极了江老爷子的日常打扮。

    那人似乎看见刚踏进第二只脚的江明彤,往这边走来。

    走进了,还能看到他头上沾着些碎屑粉末。远处一看还以为是个乡下老头子的样子,近看全身虽然朴素,打着补丁,但有着不同于种地队员们的干干整洁。

    来人看见江明彤,看着年龄似乎和想象中的对上了,眼睛炯炯有神,问道,“是新来粮站报道的小同志吧?”

    “是。”

    “来来,我给你办手续。”得到回答,那人脸上露出和蔼可亲的笑容,热情地挥挥手,示意江明彤跟上。

    “我呢,是这个粮站的站长,除去我,还有其他七位同事。”老站长走进办公室,开始给江明彤办入站手续,边给江明彤介绍一下他们粮站的基本情况,“我给你安排的岗位是粮站检查员,除去你,此外还有两位检查员。”

    粮站虽然比不上其他国家单位大,但是面积比那些单位大多了,只仓库就占了很大一部分。该有的岗位都有,而且粮站的重要性在三河公社的很大。

    他们不仅收大队上交的公粮,是整个公社社员可以正经卖粮卖粮的地方,还充当着和县里粮食供应站一样的职能,每个月给公社镇上的非农户口们供应粮食。而且公社没建种子站,粮站还兼种子站的作用,每年大队播种的时候也需要下乡看队员们的种植情况,适当的时候提供建议。

    当然最后一条,老站长也是有心无力,大队的老农们都种了几十年地,每年春种秋收,经验丰富,而他们粮站的既没那个经验,也不是省城那些专业学校出来的专家。

    但每次的汇报工作,他们又不能跳过这一环节,想起来,老站长自觉面上无光,没有尽到作为公社粮站应尽的职责。

    所以他在知道了江明彤这位小同志的事迹后,才会自己找上门要人。无论从哪一方面入手、无论怎么做,能让大家增产的就是有能力有才智的好人才,都是他们粮站现在急需的。

    “今天是你第一天上班,好好熟悉熟悉环境吧。”第一时间,老站长也不能给太多的压力,总得让人先适应。

    “好,多谢刘站长。”江明彤收回自己的毕业证书,拿着东西去找自己的办公室。

    也不难找,粮站总的就三个小办公室,一个是站长的,一个是会计和出纳的,还有一个就是检查员们的。江明彤瞅着办公室外挂着的牌子,进了她该进的一间办公室。

    “呦,咱们新人终于到了。”人未至,声先到。

    江明彤方才按照办公室里的另一中年男同事的指点,把东西在唯一一套空桌凳上放下,门外就传来一阵洪亮的女声。

    “刚进咱粮站大门,就看到一小姑娘人影进我们办公室,就想着是不是老站长说的新同事。”那人一脚跨进办公室们,另一脚紧跟着,手上提着个绿色小包,身上穿着件棕红布格子衬衫,下面一条笔直黑线裤,头上还戴了顶灰色列宁帽,看着很时髦的样子。

    刘香红把包往自己位置上一扔,反过凳子面对江明彤方向,“早就听说老站长拉了个刚毕业的高中生,还是大队增产的大功臣,哪知小江你还是个俊俏的小美人,和跟以前雪花膏上印着的人一样。”

    “没刘姐好看。”江明彤从老站长那记下大家的姓名,含蓄地回了一句话,刘香红的脸盘相貌就和她的人一样,极端正明艳,让人看一眼印象深刻。

    “哈哈,叫什么姐,我当你姨的年纪都够了。”刘香红咧嘴大笑道,丝毫不含蓄,她就喜欢别人说她好看,平时打扮也非常注重,“还没见过其他人吧,走,我带你去,先把人认熟了,反正现在粮站也没什么事。”

    刘香红是老站长的侄女,她叔已经和她打过招呼了,好好引导一下新人尽快融入他们粮站大家庭。

    现在不是月尾也不是交公粮的时候,粮站的事情确实比较少,隔壁办公室的两位,也都清闲,对新来的同事也有好奇之心,刚刚听到刘香红的大嗓门就心痒痒想过去看看,现在刘香红把人带过来正合他们心意。

    “我们粮站好久没有这么年轻的同志了。”会计老金和出纳老肖都四十多岁,比江明彤大上一轮不止。

    “人小,力量大嘛。咱粮站今后的未来可就看小江的。”老肖说道,“说不定小江来了,咱哪天还能拿下个先进单位的称号呢。”

    “也不是没有可能。”大家这么说,心里抱着丝微弱的希望,但也知道每年拿那种荣誉称号的都是县里的大厂,她们公社连体量最大的麻纺厂都没半点希望。

    “对啊,小江,你多看些农业书,去老站长那里拿,他那里收集的专业书比县图书馆都全。”以前老站长刚拿回一堆农业书籍的时候,他们也是有一些雄心壮志,想着多看多学,后来才发现农业这种,自学根本学不到什么精细的知识,他们现在也就差不多和经验丰富的老农一般。

    毕竟也下乡几十年,每回跟着看大队们怎么种,再对比作物的生长数据,怎么学也学会了。

    即使看着刘香红各方面都讲究,她的个人能力是丝毫不比他们男同志们差。

    江明彤一圈走下来,观察到粮站成员们个个都长得壮实板正,除了她,刘姐虽然长的好看,但体型也差不多是两个她。

    她今后不会也横向发展吧?

    回到自己的位置上,江明彤这才有时间开始整理她的东西,其实也不多。

    她算是发现了,粮站人人都有一兼数职的能力。

    粮站没有农业科研设备也没有专业人员,做不到利用科学技术培育良种,只能每年等大队收获粮食之后,精细对比,留下长的最好的做种粮,然后再由粮站交换给各大队,这也是大队的种子后备资源。

    江明彤在本子上记下这条,培育良种是个很重要的途径,有些后悔她当初应该进一个农业中专的,学会怎么培育良种,怎么稳定种子的优良性能,然后就可以把她空间里的极品种子都拿出来改造一下,自然也就没有不会有这种困难的境地。

    不过,她双眼紧紧盯着本子上的字迹,想到把江老爷子已经收集到的优良种子以粮站的名义,送到省城的专业种子培育单位,能不能根据那些种子培育出更稳定更适应的种子?

    后面写上这条备选方案。

    江明彤自知道粮站的职能后,就再思考该怎么确实有效地做到给大队再次增产,她虽然进来了粮站,但是也要展现和发挥出自己的价值。论种地的经验和其它的各方面,她比不过这里的任何一个人,而粮站就是冲着希望她有这个能力才把她吸收进来。

    有一空间的极品种子,以后还会有更多优良品种的药材、果树和果蔬,有能力的情况下她自己也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而不是就只能被她当做个个人农场用。

    “小彤,这两天我们要下乡看看种植的情况,你想去吗?”刘香红解释了一下,因为老站长和公社方面的重视,每年粮站都会把上一年选择的好种子在大队分一片试验田种植,然后实时监视,她们隔断时间要下去记录,看看会不会出现问题。

    因为有的作物一年长的好,可能它留下的种子下一年就又长的不好。他们需要选出稳定的好种子,才能再交给各大队种。

    而且,他们也要下乡去看看大队其它作物的生长情况,了解一下今年交公粮出现的情况,免得什么都不知道,到时候哪个大队隐瞒少报,或者多报产量,出现前几年那种不好的情况。

    “我去,正好我刚来,不了解情况,要多下乡熟悉。”江明彤知道后,积极地回道。

    “行,那这次就我和你去,老李你休息,以后咱三轮着来,不那么累。”刘香红想着小江是第一次下乡工作,她作为一个女同志,陪同一起更好指导一些工作上的事情。老李人碰到不熟的女同志跟个呆木头一样,不适合。

    第77章 粮站在大队选的试验……

    粮站在大队选的试验田, 一个是红旗大队不远处的红花大队,还有一个是隔着有好几里路的张家沟大队。

    下乡这天刘香红说好了用她的自行车,她载着江明彤。出发的时候江明彤看到, 是一辆凤凰26女式自行车, 这个还是和军丽去市里百货大楼去多了知道的, 比起常见的二八大杠秀气多了, 当然,价格也美丽很多。

    江明彤觉得刘姐整个人就呈现一种壕气, 相处起来是这样,吃用的东西也是这样,这辆车绝对是整个公社唯一辆,在县里都是数一数二的。

    首先去的是离得远一些的张家沟大队, 这个大队的路真的很崎岖,走到后头,自行车都过不了, 需要人扶着。

    把试验田选在这个大队, 一是因为这个大队情况对比起来更差一些,试验田能有一些补贴, 二是这个大队有一块地区土质有些不同。

    “那个大队, 也不知道运气是好还是不好。”刘香红载起人来,骑着车还是轻轻松松,不见半点吃力。

    “原先开出那片土,虽然经验老道的队员们看着觉得不好种东西, 怕留不住肥,第一年种的是红薯,想着第一年得好好养养土试试,施的肥也多, 出人意料的那年收成非常好,红薯一个个长的又大又圆,还没有虫蛀。”刘香红避开迎面被风卷来的一片树叶子,继续道,“那个时候老老少少高兴得很,以为这是片好地,第二年就把好种子都用在上头了,哪知道那年差不多算是颗粒无收,差点没饿死几个人。”

    “和别的大队的土质都不一样吗?”江明彤好奇问道,她们这的土多是黄壤、红壤,但是因为是离交界处也不远,也有一些的地方的土质是特殊的。

    “就是不一样,刚开出来,以前的队员们都没见过没种过,所以才搞了个这么结果嘛。”刘香红听到的时候,也觉得可能是气候和光照的问题造成的那片土地问题,“后来连着有两三年,那片土都不敢种什么废种子的东西,每年就种点红薯秧上去,总的五亩多一点地,也能收两千多斤。”

    “那现在是怎么解决的?”既然都在那上面设置试验田了,那应该是找到解决的方案才对。

    “后来,是老站长,听到这件事挺着急的,别的大队,一亩地种红薯怎么也得有七八百斤亩产量,这还不是选最好的地施最多的肥种出来的产量,而张家沟那块地当时的产量只有一半。刚好那个时候省城的一些专家来市里开会,老站长去了好几趟,把专家请来帮张家沟看看,找到出路的。”

    一路上,刘香红仔仔细细地把张家沟的情况都给讲的清清楚楚。

    路不好走的地方,就两个人轮着扶着车子过去的。

    “唉,刘同志,这次不是您和李同志一起来的啊?”刚进张家沟大队,刚好碰上张家沟的大队长在地里跟着劳作,远远地看见有人进大队,立即过来看。

    “这是我们站里新来的同志,江明彤同志。”刘香红顺着话给介绍了一下江明彤,又对着江明彤介绍来人,“这是张家沟大队的大队长,张大顺同志。”

    “大队长好。”江明彤热情地打着招呼,以后下乡是少不了,和每个大队的大队长和乡亲们打好关系就很有必要。

    “还是要感谢粮站的同志们为俺们的种植操心了。”张大队长这几年为了那块地也块愁白了头发,一张脸全身饱经风霜的皱纹,那么块地,弃了是不可能的,每年只种出那么点粮食,想着就心疼可惜。

    现在他只希望粮站的同志好好帮他们大队解决这个问题,能在这块土地上产出更多的粮食。

    “走吧,先带我们去看看吧。”刘香红对于大队乡亲们的热情也是习惯了十几年。

    “我每天都会看着情况,以前也没种过你们拿来的那个粮食,也不知道长到什么样才是好的。不过我们看着是不错,比以前种红薯的样子好多了。”张大队长在前头带路。

    那块地开在向阳处,植被极少,正是因为树木少,当初粮食少不够吃,他们大队才会去想着把地给开荒了。

    “那块地,就是典型的沙壤土,按照专家们的说法,是很适合种植红薯、大豆这些东西的。”刘香红说。

    “所以第一年大队收成的红薯很好是这个原因?以及施的肥多?”

    “是。”刘香红点头,对于小江这种一点就通的脑子满意极了,对于种地确实有点基础,不是半点不通的。以后多看多教多实验,看来振兴粮站指日可待。

    “沙壤土不容易留住肥和水,以后要种东西也不容易。”江明彤记得这些她都在书籍上看到过沙壤土的介绍,只是当时想着她们省里几乎没有沙壤土,她就没多关注。哪知,同在她们公社,就有一个大队有这么一片土地。

    “小江,看来你懂得还挺多啊。”刘香红听到江明彤的话,不由侧目,专家也说了这种话,一般人不是有经验的人也不能一眼看出这土的特性。

    “当初读高中的时候在市里图书馆借的农业书籍里面看到过,可惜当时没怎么注意。”江明彤解释到。

    “果然,还是老金他们说的对,老站长那里的几堆农业书籍,就是专门等着你来看的。”这次回去,她一定要拉着小江去尽早把老站长那些书都看完。

    说话间,两人跟着张大队长就到了那块五亩多的实验田里。

    一路上,张大队长也都在听着两位粮站同志的讲话,原先还看着新来的江同志年轻,没什么经验,结果一路停下来,还是懂得很多的。

    看来应该是听了专家的一些建议,张家沟的队员们在实验田外边围了一圈竹栅栏,上面插着密密的竹枝条和竹叶,这是用来拦截随雨水冲流下来的泥土的。

    真的一点保护措施都没有,再多过几年,这块开出来的土妥妥地又会变回比原来还差的荒地。

    竹栅栏不高,大概要人大腿处,一眼能看到里面。进去得开竹栅栏门,里面还种着一圈已经长得挺好的玉米苗了。

    玉米的杆子高,既能帮助拦一些泥土,还不会被随雨水冲流下来的泥土压死压倒,而且还能吸收一起留下来的肥力。正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

    江明彤看着这玉米苗长的还挺好的。仔细看一眼,才发现这一圈玉米用的泥土,不是沙壤土,而是从别处挖来的正常泥土。

    进入玉米包围圈里面,才是真正的实验田,此时这么正全部种着大豆,很大一块。

    其实大豆她们这里很多地方都会种,红旗大队和周边大队都种了,只是会大面积种植的不多,毕竟这又不是正经粮食,比不上水稻,也比不上红薯和玉米呢。

    红旗大对也是因为办了个豆腐坊,后来才去开荒多种植了些大豆。

    江明彤目测着,可能和这块地差不多大。

    而张家沟大队因为实在是路不好走,日子过的艰难,和外面大队的交流是最少的,会去公社县城的人很少,有机会见过大豆的人更少。豆腐在这个大队也是稀奇物,得到别的大队才能换到。

    进入这里看到情况,江明彤真实地感受到了—要想富,先修路的精髓。有路你不一定富,但是没有路,发展农业的条件再不怎么好,那一定会很穷。

    “你们给的种子,种下去之后俺每天都守着,七八天的时候开始冒芽了,十一二天的时候大部分都长出来了,没长的我又按照你们的话给补种了种子。”张大队长显然对这片作物也非常上心,大豆他之前没接触过,现在都能讲得头头是道。

    她们看着眼前的苗,四月下旬种下去的,到现在有半个多月了。苗有十几公分高,每行地都观察了一遍下来,暂时没什么病虫害,叶子都是健康的绿色,长的也健壮。

    刘香红和江明彤两人合作,一起量了几棵平均高度的大豆苗记录数据,说道,“长的很好,水肥也保持的很好。”

    “有刘同志这句话就放心了。”张大队长听到这句话,总算是笑了起来,一双眼睛有神地看着眼前实验田里的苗苗,透着满意。

    “俺想再问问,刘同志你们还有没有什么建议,只要你们说,俺们一定会认真做到的。”张大队长看两位女同志在本子上写写画画好了,知道这次的监察工作大概是结束了,赶紧问到。

    经过这次的实验田,他觉得还是得要多问问专业的人。尤其是去年到公社汇报工作,听着别的大队,一个个的粮食产量都在每年增加,拉了他们大队一大截,羡慕得眼睛都是红的。

    每个大队长他都走上前去问了问,想了很久,他觉得,自己这里环境不好,本来种地方面就吃亏点不提,其它方面也还有很多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