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页
孙桂英连忙按住大妮不让她说,又告诉邓琳琅自己并不在意别人咋说,还说自己做不了副院长,让邓琳琅别闹出笑话来。 福利院都是邓琳琅办的,她自己任命一个副院长肯定成不了笑话。第二天她就找到郑秀敏,告诉她下一批手工活订单没有小庄头生产队妇女的了。 既然忙也要嚼舌头,那就给她们时间,让她们说个够! 郑秀敏一听就急了:“这是咋啦,是她们照顾孩子不尽心还是做的活不合格?” “她们做的太尽心,不光尽心还有时间说闲话。郑婶子,你是知道我最开始为啥跟李主任一起接手工活的,现在发现做着手工活也不能让大家消停,那还接手工活干啥。” 郑秀敏听了来龙去脉,心里那叫一个气,当即带着几个妇女骨干就到那几个说闲话的人家去了。不止把几个人教育了一顿,还告诉她们的家里人为啥自己要上门教育人。不止告诉她们的家里人,还告诉全体小庄头生产队的妇女们,下一批订单没有小庄头的,很可能以后都没有小庄头的,起因也在这几个人身上。 不到三天,孙桂英就被道歉的人淹没了——那几家无一例外的吵起了架,却没有一个人上前劝说。等那几个说闲话的人凑到一起,发现她们已经被全生产队的妇女孤立了,没有人同情向着她们说话。这样她们还不向孙桂英道歉的话,难道等着下一步被全生产队的妇女堵上门骂吗? 经此一事,小庄头的社员们再次确认,平日不言不语的小邓,并不是真的一点没有脾气,她对大家客气,是因为大家还没碰触到她的底线。一旦碰到了她的底线,她都不用自己出手,就能让你没有立足之地。 -完- 第89章 ◎仿真◎ 社员们的这个认知,倒让邓琳琅挑选福利院固定员工人选,意外的顺利起来——看看孙桂英就知道,小邓是个护短的。这要是去了福利院上班,一天的活不比在家累不说,跟小邓接触时间可多多了。接触的时间一长,让小邓看出她们跟孙桂英一样实心相处,她还能不跟护孙桂英一样护着自己? 于是虽然福利院保育员每月的工资只有二十块钱,光是小庄头来报名的妇女竟有六十几个,还有别的生产队的妇女也向各自的妇女组长打听,吓的邓琳琅赶紧停止报名。她与孙桂英、郑秀敏一起考察了这六十几个人的情况,最终选定了三个人: 许春丽,许茂山的本家侄女,今年三十四岁,出嫁后丈夫病死了,婆家人想要她的那个院子,四处说她克夫,天天打骂还不给饱饭吃,五六年前由娘家哥哥带着叔伯兄弟一起把人接回小庄头。 人接回来了,户口也迁回来了,却遇到了跟邓琳琅回平山一样的问题——娘家兄弟们都成家各自有了孩子,没有她住的地方,只能跟爹娘挤在一铺炕上。如果不是这两年跟大家一起挣到加工费,她那三个嫂子怕是容不下她。 结果挣到加工费,又被婆家人知道了,天天打发她儿子到小庄头找她要钱。开始许春丽看儿子穿的破烂,心疼的给吃给穿,结果下回儿子来的时候还是穿着烂衣裳,吃饭跟饿狼一样,许春丽有啥不明白的? 等她不再给钱后,让儿子把户口迁到小庄头跟自己过后,那小子却坐到姥姥家门口对许春丽破口大骂。骂的内容别说是亲儿子,就是外人听了都觉得磕碜,这才让许春丽下定了决心,再不见那个小白眼狼。 但是她与孙桂英一样,把自己对亲生儿女的渴望,都撒向别的孩子,也上过扫盲班,邓琳琅觉得这样的人最合适福利院。 第二个就是李秀琴,她的丈夫许茂明是许茂林的堂兄弟,同样上过扫盲班,今年已经四十三岁,邓琳琅留下她的原因是她做饭水平在小庄头能排到前三。 第三个齐艳玲的丈夫就是王相臣,今年虽然已经五十三岁了,人还十分干净利索,做衣裳的手艺在小庄头数得着。按理说她在家挣加工费比来福利院多,不应该报名的,却在报名截止前一天的晚上,由王相臣带着找到邓琳琅家里。 邓琳琅一问才知道,王相臣自从给邓琳琅做过家具之后,一直觉得自己欠了邓琳琅的情儿,这次就想让媳妇帮自己还上这份情,任邓琳琅咋说是自己得了王相臣的帮助都拒绝不了,只好把人留下。 等三个人到福利院上班之后才发现,虽然福利院开出的工资不多,可是待遇好:每个星期邓琳琅都提前列出食谱,给孩子们制定即营养又经济的餐食,在福利院上工的人都可以跟着一起吃,唯一的要求是不许把福利院的东西拿回家里,而且不能告诉别人福利院的孩子们吃了什么,连自己的家里人也不能说。 除了吃的,许春丽还解决了住宿的问题,邓琳琅直接让她跟草儿住一个房间,晚上草儿就由她一个人带着。现在草儿虽然还睡不了整宿觉,中间也只醒一次,并不咋累人,许春丽当然马上就答应下来。 为了让福利院更加正规,邓琳琅拿出布来,每人做了两条黑裤子、两件白衬衫,每天上工的时候都要穿上,几个人站在一起,一下子跟小庄头其它人区别开了。 这让头一个月来回访的宁记者等人大为震惊,觉得比县城的老师们看起来还体面。宁记者悄悄拉过邓琳琅问:“一个人一个月二十,四个人就是八十,你拿啥给这些人开工资?”这还没算邓琳琅自己和孙桂英的工资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