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虎妻在线阅读 - 第634章 番外 定风波(二十一)

第634章 番外 定风波(二十一)

    富春不是个矫情的人,如实说了。

    虽是何老太监叫他来的,但其实他的心里并不敢抱太大指望。

    尉迟钦到底年轻,能经多少事?

    这茫茫人海,要寻人就如大海捞针一般,也太难为人家了吧?

    偏尉迟钦一听,就拿出姑父明山书铺的登记册子。

    之前太子殿下把消息故意透给儿子,皇孙掉头就跑去乐絮儿那里通风报信了。

    乐絮儿一听,可气坏了。

    原本她是想和尉迟钊一起回宁州奔丧的,可天气太热,且时间赶得紧,长辈们都不同意她一个姑娘家跟去。且寿城乐家又不是没有长辈帮忙,故此兄妹俩还是留在了京城。

    也是尉迟钊会说话。

    说留下他俩,还能帮忙照看下弟弟尉迟钦,和家里长辈们,他们走得也安心。

    乐絮儿顿时听住了。

    她打小给许惜颜养大,也是个爱操心爱管事的性子,便留了下来。

    如今在她眼皮子底下,竟让人造起姨父姨母的谣言,气得她都恨不得立即去抓了上官家人,前来对质。

    不过气归气,乐絮儿理智未失。

    也是考虑到外祖父许观海夫妇正侍奉长辈,不好为这些小事分心,于是乐絮儿先找到表弟尉迟钦,二人一番商量,便很机智的想到朱宝来的明山书铺了。

    要是那上官泰果然来了京城,只要听说过明山书铺的名声,多半会逛逛,说不定就能留下有用的线索。

    随后乐絮儿跑去一查,当真就查出来了。

    只他们年轻,无官无职,不好主动上报。成帝正对他们家有成见呢,越主动越怕惹他疑心。正想法子要如何把消息递到御前,可巧富春就来了。

    接下来的事,就不必尉迟钦多言。

    富春转头带着人,立即寻去了听松阁,一下找到上官泰不说,还发现他生病了。

    据他包下的那小倌说,上官泰是来的头天晚上,就有些打喷嚏流鼻水的症状。他当时还劝他少喝些酒来着,偏上官泰不听,非说喝酒驱寒,自己灌了个酩酊大醉。等到次日一早,就有些起不来了。

    头重脚轻,昏昏沉沉。

    小倌就有些不太想接这生意。

    他倒不是嫌弃,反而是一番好意。

    毕竟住他们这种地方,挺贵的。

    上官泰一看就是那种远离家乡,才敢出来寻风流的愣头青,也不是特别有钱,如今还病病歪歪,何苦在这里花冤枉钱?

    不如赶紧挪出去,好生寻个清静地方,寻大夫治病要紧。

    偏上官泰书生气上来,还非花这个钱不可。一下就给了上百两的银子,包下他了。这里的老板贪财,一看就喜得不行,允他住下。

    虽也请了大夫,却只照着普通风寒治了几日。起初见略有起色,这上官泰自以为身体棒棒,还可劲儿的作呢。要饮酒,要踏雪寻梅,还要去看元宵灯会。

    仍是这个小倌儿好心劝他,京城的元宵节历来人山人海,他又人生地不熟,病还没好利索,万一吹了风,挤坏了怎么办?

    还不如在阁子里清清静静的赏灯,若他高兴,陪他联对子就是了,日后想起,也是佳话云云。

    上官泰到底少来这般风月场所,一下给哄住了。

    可元宵节那晚统共没联几个对子,他就觉得脑子发晕,又开始不好了。

    等到富春寻来这日,症状突然变得更糟。

    高烧不退,躺在那儿人事不省。

    甚至连来探视过的老板似乎都被染上,出现同样症状了。

    富春一看就知道坏事了。

    因他亲眼见了上官泰,难保身上没沾染病气,便也不敢回宫,索性在那里守着,打发人回来报信。

    颜皇后闻言,大吃一惊。

    她收到消息时,刚好有宫人来报,说是被隔离的小禄子,同样出现了腹泻及发烧症状。

    而派去问诊的太医,也觉得那脉象不是普通的风寒,倒象是宁州时疫。

    如今那太医又给派去看上官泰,这边颜皇后刚开了宫门,想亲自禀告皇上,成帝就自己送上门来了。

    没心情跟他拉扯,颜皇后急急把事情说清,成帝听得还没消化完呢。王太医就背着药箱,也一溜小跑着急急赶来了,是颜皇后传他来的。

    “王太医家一向精通内科,皇上这几日不妨在臣妾的宫中安住,让太医诊治。”

    成帝猛地惊醒,大步后退,“不行不行!上官昭仪那封家信,朕也是碰过的。那跳蚤还不知蹦过哪些地方,别过给了皇后。朕这就回宫去!”

    颜皇后又急又气,上前一把将他衣袖拉住,“你我夫妻一体,若是皇上有事,让臣妾怎生安好?臣妾的寝宫都已经熏香除秽,皇上那儿却还没有,如何住得?就算要过病气,如今现下也过了,皇上就不要再任性了,倒是叫孙儿早些出宫去吧。”

    成帝心中又酸又暖。

    关键时刻,还是元配媳妇最靠谱啊。

    行叭,叫皇孙赶紧滚回府邸,好生呆几日,没事没出来乱蹿,皇上便住进了皇后宫中。

    且喜王太医看过,并无大碍。但为了以防万一,还是给皇上开了几剂药方,以保平安。

    又过几日,却是被隔离的上官昭仪也病了。

    年幼的六皇子,却是太平无事。

    这会子,连她自己都感激富春,那日去得及时。把包袱皮毛收走,没让儿子碰到。否则这么个小小孩童若是染病,就算是皇子,也是极有可能小命不保。

    象那听松阁的老板,就一命呜呼了。

    据太医说,他虽发病晚,但发得挺急。且平素就是大鱼大肉,又好饮酒的一个人,表面看高高壮壮,实则外强中干,所以染上病症后一下就情况危急,连救治都来不及,人就没了。

    不过此人说难听点,也是亏心事做多了,活该遭了报应。

    原先那小倌儿想送走上官泰,谁叫他贪图钱财,非把人留下?

    也是自作自受。

    倒是那小倌儿,到底年轻,虽出现了些轻微症状,但喝了几服药,人就好起来了。

    他见左右无事,反正如今整个听松阁都被查封,他也出不去,索性胆儿挺肥的主动留下,还给太医打下手,照看起上官泰来。

    象他这样已经病过的,反而不怕。

    只是见他居然粗通医术,太医也很好奇。

    这小倌儿就说了,原他也是好人家的子弟,祖上也是行医治病的大夫。可一朝不慎,治死了贵人,便被迁怒,弄得家破人亡,他也被卖进了南风馆,做起下贱勾当。

    但这小倌儿始终存了一份医者仁心,从不主动害人。

    他也不笨,这回先是遇上富春,又遇上了太医。虽然都未表露身份,但他早看出来了,富春是个公公,太医也不是普通大夫。

    所以他是想着,能表现就尽量表现一下。若得了这些贵人青眼,肯救他出火坑,哪怕收他做个家仆,不比做这下贱勾当强?

    太医一听,倒是心生怜悯,便跟富春私下商量了几句。

    这小倌儿看着本性不坏,又懂些医术,回头不如让他去安济坊吧,照顾染上时疫之人,也算有口正经饭吃。

    富春也知,这种打小做小倌儿的人,为了保持容貌身材,如女孩般娇柔,都早早给灌过药,吃坏了身子,将来难以娶妻生子,跟太监也没什么分别。

    真把他扔出去,他也没法谋生,还会受尽世人白眼欺凌,倒不如帮他谋个正经出路。这小倌儿若果然是个好的,也算是一场功德了。

    后跟这小倌儿一说,他也不嫌苦不嫌脏,顿时表示愿意。还跪下磕头,拿富春当救命恩人。

    以后天长日久,看出他真是个好孩子,富春索性收他当了义子,很是照顾。

    何老太监终于也不必担心徒弟老了没人管,可以安然去世了。

    后来富春老了,这小倌儿接他出宫养老,真是当亲爹般孝敬。二人结这一段善缘,也算是好人有好报。

    那些俱是后话,如今因为上官泰一个人,弄得京城也是风声鹤唳。

    因为没几日,连当今天子,成帝也病了。

    倒没有上官泰那般高烧不退的吓人症状,也可能是太医预防及时,所以皇上只出现了腹泻,畏冷这般最轻微的症状。

    为防过人,他在皇后宫中老实蹲了好几日,连臣子也不敢见。只叫太子在前朝稳着局面,若有急事要事,才进来请示。

    好在上官泰书呆子一个,上官家在京城也实在没什么拿得出手的亲戚,所以他上京之后,除了往宫里送了回东西,平日就呆在听松阁,并没有四处乱跑。

    于是除了听松阁的老板,小禄子,还有上官泰带上京的车夫家仆几人,也没多少传染太多。

    但是各个城门口已经加强了巡视,尤其是北地宁州一带来的人,必须要先在城郊指定院落住上十日,经大夫查验,并无大碍,才许入京。

    京城各个医馆药铺也都得到通知,对于风寒腹泻等症状,要专门留下脉案地址,格外当心。

    就算是百姓贫寒医治不起,也要先把人给治了,过后再找官府结账就是。

    尉迟钦那日赶着炮制的柴胡等药材,正好得用。

    当然也不止这些,乐絮儿,和嘉郡主等几个年轻人都主动帮忙,四处采买药材了。

    之前元宵节上,太子和皇后娘娘募集来的善款,刚好用上。否则这青黄不接的时节,上哪儿找钱去?

    皇上也不能白拿老百姓的货不给钱呀。

    眼看京城给管得井井有条,忙而不乱,成帝欣慰之余,又觉惭愧。

    亏他之前还疑心是许惜颜小题大做,如今看来,这个时疫实在是来势汹汹。

    他不过是腹泻几日,整个人都瘦了一大圈,浑身乏力,行动都得有人搀扶,跟瞬间老了十岁一般,感觉身体被掏空,特别难受。

    听说近日上官昭仪可是病得厉害。

    又吐又泻,还发高烧说起胡话,幸好颜皇后不计前嫌,派人精心照管,否则救不救得回来,还得两说。

    而宁州那里,成帝想起来就揪心。

    他刚刚才收到宁州知府贺大人的折子,上面极力澄清了那些不实流言。

    包括上官家如何作夭,如何得病,也不只是贺大人一家之言,连给上官昭仪祖父母问诊看病的大夫,当初的脉案,吃的什么药方,全都收拾齐整,一并交了上来。

    都不用问太医,皇上也知,根本就不关时疫的事。

    至于那上官家为何迟迟不肯下葬,还赖上升平公主,贺大人没写。

    毕竟事涉昭仪,到底是位娘娘,也关乎皇上的体面。

    但明眼人一看,谁还不知道呢?

    故此这奏折,太子略瞧一眼,便半点没有耽搁,给父皇送来了。

    您自家小老婆的娘家闯的祸,他做儿子的也不好插手,还是您自个儿看着办吧。

    但太子一回头,却是连同太子妃一起,好生敲打了一番府中妻妾。

    爷平素宠着你们,惯着你们,哪怕在府里犯些小错都没什么。可要是谁不长眼,回头纵着娘家人在外头闹出事来,可别怨爷心狠,更别想打着爷的旗号狐假虎威。

    只要让爷知道,多少年的情份,儿女的脸面都顾不得了。爷非但不帮,还得大义灭亲。

    你们可死了这条心吧!

    旁人或许听了这话,还是个警醒,独太子妃有些郁忿,忍不住跟儿子抱怨。

    “你母妃好歹也是八抬大轿,三书六礼接进门来的,跟那些人能一样么?再说你外祖家,平素还不够安分守已啊?这都恨不得心提到嗓子眼里过日子了,再要挑剔,索性闭门不出得了。”

    皇孙劝道,“只是正好赶上这事,父王又不是刻意对母妃发的脾气。依我说,让父王出面敲打一番,才是好事呢,总好过让母妃去当这个坏人吧?”

    太子妃一听,还真是这个理。

    太子要是只教训姬妾,不教训她,不是给她拉仇恨么?

    如此一想,未免又抱怨起上官昭仪来,就属她娘家多事,否则哪来平白无故的一顿骂?

    皇孙轻哼,“所以说,好媳妇娶一个足矣,没事娶那么多干嘛?尤其咱们这等人家。世上虽有明理之人,便更多的却是八竿子沾点边,就觉得自己一跃龙门,身价百倍了。往后我就只娶一个,不知能省多少心呢。”

    太子妃以为是孩子气话,反倒笑了,“多娶几个也是为着生儿育女,开枝散叶,好有个帮手来着,往后你就懂了。”

    可皇孙越发不屑,“母妃当真希望,我有一大堆兄弟姐妹?”

    呃……

    太子妃一下子噎到了。

    旁人家多子多福是好事,可天家无情,就是同胞手足都有杀得你死我活的。远的不说,当年高贤妃的三四皇子又如何?

    皇孙一摊手,“所以说,孩子跟媳妇一样,都是贵精不贵多。就如金光侯,一辈子只守着升平姑母过活,后宅又清静又和睦,省了多少事?他们养出的孩子,哪个不赞一声好?别看絮儿兄妹都姓乐,可他们跟阿钊阿钦这般要好,可说是掏心掏肺了。在母妃跟前,孩儿也不怕说句诛心的话,就我那些兄弟姐妹,有一个能比的么?”

    这,还真比不了。

    别看如今孩子们都不大,可有几个不安分的,或者说是人性本能,都知道要在太子皇上跟前讨好卖乖,争宠邀的了。

    太子妃沉了脸,“这话你既知道不妥,也就在我跟前说说罢了,出去可不许乱说。”

    皇孙应下,又道,“孩儿是母妃亲生,才敢把心里话透给您知道。儿子知道,皇家结亲有时也是笼络臣子的手段,好比皇祖父和父王娶的那些女人,也未必全是真心。可笼络臣子,真的就只能用这种手段?儿子却不信邪,就想试试,若是只娶一位正妻,能不能过好这一生。”

    太子妃一怔,看着儿子年轻英气却无比认真的眼神,蓦地惊觉,这孩子真不是开玩笑,一时意气,他是认真的。

    皇孙低低道,“儿子虽年轻,但还记得小时候,母妃曾为那些姨娘在背后掉的眼泪。后来儿子大了,您再不叫我看见。可是母妃,若是父王这辈子只有您一个正妻,您会不乐意吗?若我的兄弟姐妹,皆是母妃所出,您又该如何?”

    该如何?

    那自然是把孩子们教养得跟许惜颜家的孩子一样,长幼有序,相亲相爱。

    太子妃年轻的时候,或者说世间每个女子嫁人时候,谁不是盼着一生一世一双人呢?

    说到底,世间男子纳妾,所谓开枝散叶,笼络人心,只是一部分原因。更多的人,无非是贪图美色,喜新厌旧罢了。

    而自己的儿子,显然不在此列。

    他想做个认真负责,一心一意的好丈夫,给妻子完整的幸福,那自己为何要阻拦?

    儿子今日借故提起,显然是有心的。

    太子妃心中有了计较,嘴上却不肯多说。只让儿子先下去,方细细琢磨起此事。

    宫中。

    成帝越看贺知府的奏折,心中越发后悔不迭。

    起先他被上官昭仪催着,已经下了圣旨,要求宁州解除管制,还叫金光侯夫妇莫管闲事。

    真要如他所说,如今从许惜颜到宁州官员都撒手不管了,那得是多可怕的局面?

    皇上都不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