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5章 十大世家!
“否则的话,秦帝国这把刀,一定会在砍完燕帝国,就来砍我们,我大赵不能与强秦交战,输,则丢失黄江以北区域,胜,国力大损,无法与列国争雄,甚至会被韩帝国报复!”方如海语气不轻不重的说道,坚持以联姻之策维护秦赵关系。 “耻辱,天大的耻辱,朕万万没有想到,在朕执政期间,大赵竟然会出现联姻求和的事情,朕妄为人君啊,待朕百年之后,又如何面见先帝!”赵丹愤愤不平的捶打御案,暗恨自己成为大赵帝国历代皇帝的耻辱。 方如海见赵丹如此,内心也感到羞耻,为臣者使君丧威,臣者大罪,有失职之过,妄为人臣! “陛下,时不待人,此乃不可为而为之!”方如海弯腰作辑回道。 局势也是一种势,必须跟着势走,否则会被势给清扫! 赵丹沉默下来,眉宇间陷入沉思之色,方如海也不言一语,静静等待着赵丹拿定注意,不知过了多久,赵丹从龙椅起身,走到墙角的书架前,从中取出一本厚厚的书籍,书籍封面写着四个黑色大字: 【赵氏族谱】 拿到【赵氏族谱】之后,赵丹走回龙椅,将【赵氏族谱】放在御案上,然后一脸认真的进行翻阅,经过翻阅和反复确定之后,赵丹在一张白纸上写下一个名字。 赵柯! “赵柯?”方如海瞧见白纸上的名字,不禁愣了一下子。 赵柯,女,年龄二十二岁,皇室嫡系公主,乃赵丹同父异母的妹妹,除了这个身份,赵柯还是承王赵承的师兄妹,也在那个隐士高人的徒弟,目前还在山中,还未下山。 “武拼不过秦帝国,只能靠谋了,希望朕这个皇妹,不会让朕失望!”赵丹面无表情的轻声说道。 方如海一听这话,便知道赵丹要开始玩下流手段了! 虽然下流手段被人不齿,掉价掉面,但为了帝国利益,丢脸丢身份就让它丢吧,反正总比帝国衰落好。 接下来,赵丹令礼部出使咸阳,随后又拟了一道圣旨,派人送往某个隐秘大山.... ...... 次日、辰时! 大燕帝国、济源郡、南直县、县衙、公堂! 公堂之内,站着二十多名身披锁子甲的大汉,这些都是济候吴杨手下的将领,上至将军下至校尉,全都来了,他们聚集于此,并未济候吴杨的命令,而是主动来的。 主动来的原因很简单,也很惊恐,那就是秦军南下了,距离南直县不足百里,以秦军行军速度,不超过三日即可兵临南直城下。 出了这么大的事,全军上下都急不可耐,而作为头领的济候吴杨迟迟未传下应对军令,众将急迫之下,于是就主动来到公堂,求见济候吴杨,因此才有众将聚集公堂的场面。 属于济候吴杨的县令首位空荡荡的,属于军师李正的师爷座位也是空空如也,这些校尉将军还不知道他们的侯爷和军师,已经连夜带着一家老小跑路了。 不得不说,吴杨和李正的保密工作做的很到位,一晚上过去了,还没有任何人察觉到异常。 “都火烧眉头了,侯爷和军师怎么还不来!” “若秦军连夜奔袭,只怕我们明日就能看到秦军兵临城下,可在如此危及之下,侯爷和军师都不出来主持大局,真是令人焦躁!” “别急,侯爷和军师会出来的,我们在等等!” “等等吧,搞不好,侯爷和军师正在商谈对策!” 众人皆愁眉不展,忧心忡忡的议论着,使公堂之上便的无比喧哗,越喧哗,众人也就越急。 一个时辰过去了。 济候吴杨和军师李正还没有来! “靠,到底什么情况!”一名较为暴躁的将领忍不住爆了一个粗口! “来人呐,去济候府和李府看看,赶紧请侯爷和军师前来议事!”另一名将领忍不住叫手下去济候府和李府去找人,或许有人会问,为什么之前不派人去找人? 因为吴杨为了彰显自己的尊贵,当初就下了禁令,任何人不得在没有宣召的情况下找他,违者重惩,正是因为如此,众人在等了一个时辰之后,实在等不及了才派人去找。 这条禁令,真是坑爹啊! 大约几炷香时间过后,去济候府和李府找人的人回来了,找人的告诉他们,济候府和李府空无一人,一个人影都没有,得知此事,那些校尉将军气的破口大骂! 特么的,这两人居然连夜跑路了! 吴杨和李正跑了怎么办?还能怎么办,也跑呗,不跑留着等死啊! 很快,那些校尉将军就骂骂咧咧的离开了内堂,纷纷回到家中,收拾包袱离开了南直城,而那些士卒得知这件事,顿时二话不说直接逃出军营,一个上午不到的时间,南直城就安静下来,再也看不见任何一个拿着刀枪棍棒的人。 吴杨手下的兵和将,大多数都是土匪地痞,这些人走后,可把城中老弱妇幼乐的不行,就这样,济候吴杨的三万大军瞬间解体,自己灭自己,伴随着时间流逝,这件事很快传遍了周边各地。 “什么情况?” “到底发生了什么?谁能解释解释” “还能发生什么,得知秦军南下攻打南直,大魔头吴杨李正吓的连夜跑路,等第二天传出吴杨李正跑路的事,他的三万大军瞬间解散了,全都跑掉了!” “秦军真乃天兵啊,光靠声势,就能把吴杨给吓个半死!” “秦军威武!” “你是燕人,喊什么秦军威武!” “我呸,老子就喊秦军威武,你能怎么着?” “我们现在吃不饱穿不暖,全都是那些朝廷权贵干的,要是他们把我们当人看,我们岂会落入今天这种地步,行了不说了,我要回家准备碗筷了,等着秦军入城发粮!” “我就等着秦军入城的那一天,终于可以填报一次肚子了!” “秦军还不来呢,老夫都等不及了!” “老头子,坚持一下!” “秦军来了,我们就有救了,到时候不愁吃!” “看看秦人,在看看咱们,唉,真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这个昏庸朝廷,是该灭亡了!” “大燕立国八百年,八百年啊,难道你们这些贱民心中,没有一点挽救之心吗?难道你们就这么眼睁睁看着八百年大燕江山覆灭?” “这个人是谁啊?” “好像是前县令王大人!” “原来是他啊,老夫就说呢,这个时候怎么还会有人说出这种话!” “狗官,你给老子听好了,老子心里没有一点挽救大燕江山之心,甚是还巴不得大燕覆灭,因为这个大燕,已经变的无比昏庸残暴,正是因为有这个大燕,我们才变成现在这副衣不着体,饥肠辘辘的样子!” “没错,大燕变成现在这个鬼样子,和你这个狗官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要不是你们不作为,没本事,就根本不会变成现在的样子,我们需要大秦统治,乡亲父老们,你们说是不是!” “是!!” “你们...你们这些贱民,该死,真是该死!” “一口一个贱民,特么的,兄弟们,我忍不住了,干死他!” “别呀,杀人可是犯法的,而且他还是朝廷官员,虽然已经名存实亡,但名义上,还是当地父母官呢!” “怕什么,燕法早就亡了,杀了他,拿他的人头去秦军哪里要赏钱!” “干!” “打!” “不要啊,本官错了!” 南直县以及周边各地的百姓得知吴杨跑路,纷纷兴高采烈的走出家门互相道喜,引起一番强烈的轰动,秦军在燕人眼中,就是救世主,每一个燕人期盼着秦军能够早一日抵达他们的城池。 本国百姓,视他国为救世主,这是何等的悲哀,是何等的耻辱,可燕朝廷的权贵们,丝毫不在乎耻辱和悲哀,他们只在乎眼前的利益,想着如何从秦军手中获得最大利益。 正是因为如此,方才没有普通燕人怀念大燕王朝,没有人想要挽救一下八百年的大燕江山! ..... 南直县以北三十里之外,某条较为宽阔的官道上,有着一条见首不见尾的黑色长龙,这条黑色长龙由无数黑甲大军组成,数不胜数的黑色‘秦’字旌旗在官道上迎风飘扬,向天地间宣告着这是大秦军队! 大军队列中间,九旒龙旗之下,嬴常正骑着云霄战马,一边行军一边观看官道两边的风景,燕帝国虽然国弱民穷,但风景还是非常不错的,能够让人赏心悦目! 看了一会风景,嬴常便转头对着旁边的白起问:“走多少路了?” 白起掏出随身携带的小地图,骑在战马上观看一眼,随即转头看向嬴常回道:“我军日夜兼程,已经行走两百七十余里,距离南直不到三十里路程,应该能在天黑前赶到!” 自拿下淮北城之后,嬴常就率大军南下攻打南直县,已经走了三天了,三天日夜兼程走了两百七十余里,算是一个不错的速度。 “报!” 踏...踏... 徒然此时,一道急报声和一阵马蹄声从前方传来,嬴常等诸将抬眼看去,只见阿鲁克·戈带着十名草原军团骑兵纵马奔来,看到阿鲁克·戈带人过来,嬴常立马驱使战马走出大军队列,来到官道边沿,然后站在边沿处等待着阿鲁克·戈。 白起、都长京两人也随嬴常走出大军军列,一同站在嬴常身后,他们三个之所以脱离大军队列,是为了防止阻碍大军行军,他们位于大军队列中间,他们一停,跟在他们后面的大军就得停下。 当阿鲁克·戈纵马来到嬴常前三步距离,便立即跳下战马,神情恭敬万分的单膝跪地作辑禀报道:“启禀陛下,末将奉命返回述职!” 当初夺下宁塔长城,阿鲁克·戈就主动请缨,负责出使济候吴杨,劝其投降,如今,终于回来了。 骑在云霄战马上的嬴常,居高临下的俯视着单膝跪地的阿鲁克·戈道:“起来说话!” “谢陛下!”阿鲁克·戈作辑道谢,随即从地上起身,微微躬腰作辑回道:“启禀陛下,末将带人赶到南直县之时,南直县已无一兵一卒,听城中百姓称,济候吴杨得知我大秦王师南下,吓的立马连夜逃离,其大军也瞬间分崩离析,全都散去了!” “这个吴杨,倒是有点聪明呢!”嬴常嘴角露出一丝笑意,对吴杨逃离一事并不感到意外,都曾预想过,只是没有想到吴杨这个土匪还挺聪明,选择了一条最好的路! 吴杨此人是恶名远扬的大魔头,恶事做尽做绝,无论他投降还是不投降,嬴常都会找个理由杀掉他,然后拿着他的人头收拢民心,因此他唯一的一条生路,就是跑路,跑的越远越好。 嬴常之前预料过他会跑路,但不是特别肯定他会跑路,毕竟想这种选择题,大部分会选择通过投降换取荣华富贵,可吴杨没有选投降,而是选择他唯一的一条能够继续活下来的好路。 正是因为如此,嬴常才会觉得吴杨这个土匪还挺聪明。 “吴杨崩溃之后,我大秦在济源郡的敌人,只剩下焦城的宁王和济源郡南部区域的源候柳审,源候柳审也如吴杨之流,不足以放在心上,唯独这个宁王能够对我秦军造成几分威胁!”都长京神色淡然的开口说道。 “一边走一边说吧!”嬴常说完,便驱使云霄向前,随大军一同行军,只不过没有回到原本的队列当中,依旧处于官道边沿处,白起、都长京、阿鲁克·戈则紧紧相随。 嬴常一边走着,一边不紧不慢的说道:“大燕有十大顶尖世家,分别是邓家、季家、宋家、董家、黄家、宁家、赵家、田家、方家、刘家;十大顶级世家之中,赵、田、方三家为末流,黄、刘、季三家为中流,邓、宋、宁、董四家为上流!” “赵家和田家,想必你们都比较熟悉,没错,嘉妃田月和凌妃赵沐就是出自赵田两家,说起来,赵田两家能成为大燕十大家族之一,大部分都仰仗大秦帝国国威在外,使大燕诸多世家碍于大秦皇室不敢招惹,导致两家一飞冲天,势力扩散至大燕全国!” “只是不知我大秦伐燕,有没有对赵田两家造成影响,罢了,这个就不说了,说说方家,方家你们可能很陌生,但曾经的白兰长城统帅方空,你们知道吧,方空就是当初的方家家主!” “方家与我大秦都家、杨家类似,都是将门世家,世代从军为将,祖祖辈辈皆立下汗马功劳,是大燕数一数二的将门世家,只是从此以后,方家将会衰落,除非方家能出一个良将为大秦效力,否则,方家永远都不能回到往日巅峰!” “再说说黄、刘、季三家,黄家和季家是官宦世家,底蕴厚实,祖上起码出过五个以上的丞相,其族中男子有七成都是大大小小的官员,黄家家主和季家家主,更是当今吏部尚书和兵部尚书!” “割据郝洲郡的郝洲候何节,就是季家的上门女婿,还有刘家,刘家你们应该熟悉,燕淮北候刘镇东就是刘家家主,也与方家一样,是大燕帝国数一数二的将门世家,未来的命运,恐怕也如方家一般!” “在还有邓、宋、宁、董四家,这四家能贵为十大家族上流世家,其底蕴不容小觑,邓家家主邓华真官居正一品丞相之职,宋家家主宋千官居正二品礼部尚书,割据孟郡郡城孟城的云王宋正,就是宋家的人;宁家家主宁乐官居正二品刑部尚书,割据焦城的宁王宁德就是宁家的人;董家家主董星官居正二品工部尚书,割据明光郡的明王董力,就是董家的人!” 嬴常可能是心情愉悦,忍不住聊起大燕十大家族,将大燕十大家族的大概情况全部说了出来。 “听陛下这么说,燕帝国的内乱,是那些世家一手促成的,五个王里面,世家就占了三个!”跟在嬴常后面的阿鲁克·戈露出恍然大悟之色,仿佛已经看懂了燕帝国的内乱。 “民间有一句话,叫铁打的世家,流水的王朝;王朝覆灭百次,也不见世家覆灭一次,甚至很多王朝的覆灭,都是世家主导,一个王朝的诞生,也是一个世家主导!” “比如现在的燕皇室,八百年前,燕帝国还未建立,当时统治这里的,是大梁帝国,而当时的燕皇室也只是一个世家,最终覆灭梁王朝的,就是燕家,燕家随后建立了燕王朝,摇身一变变成皇家!” “国兴,世家兴,国亡,世家兴,甚至还能再向前跃一步,你们别看大燕的世家在搞内斗,其实无论是哪家赢,他们都能获利,他们现在只不过是在争夺皇家之位罢了!”嬴常神态自若的说道。 “郑龙不是世家的人,若郑龙灭掉燕王朝,会不会对那些世家下杀手?”阿鲁克·戈一脸好奇的问道。 他这个匈奴人,根本不了解什么叫世家,因此格外好奇世家是怎么千年不衰的。 “郑龙要是灭掉燕王朝,建立新的王朝,是不会对那些世家下手的,原因很简单,各大世家底蕴厚实,人才众多,郑龙需要世家帮他治理天下,否则他这个皇位做不久!”嬴常开口回道。 燕人苦寒,能读书写字的人,十有八九都是世家的人,郑龙想要治理天下,总不能让那些大字不识的士卒去治理山河吧,所以归根结底,他离不开世家,而世家就能从中牟利,就算没有得到什么利益,也不亏什么,只是换了一个新主子罢了。 “这么说来,这世家想灭都难啊!”阿鲁克·戈不禁感到吃惊,没有想到这世家的生命力既然如此顽固,王朝覆灭都不能对它造成实质性伤害,还有可能更上一层楼。 “哈哈!”都长京笑了笑,“这些只手遮天的世家,很快就要衰落了!” 都长京话有所指! 虽然都长京没有明说,但明眼人明白的一清二楚,大秦帝国实行的十等农爵制、免费学堂制、强制预备营制,都是对世家的致命之击,根本没有任何世家,能在这些政策下强大起来,更不是只手遮天,玩弄天下了。 等大秦伐灭大燕,大燕的官宦世家会瞬间衰弱,成为末流家族,因为大秦本土有充足的人才,完全可以取代这些世家官员,更令人欣慰的是,大秦的人才,不忠于任何世家,只忠于大秦帝国,都是一群以帝国利益为主的优良人才! “都将军,阿起,古元将军,你们信不信,过些日子,占据焦城的宁王宁得就会亲自找朕谈条件!”嬴常似笑非笑的转头看向身后三人道,然后又转回头看路。 各大世家起兵封王封候,本质上就是趁局势混乱为家族谋取利益,现在郑龙降秦,秦军又以摧枯拉朽之势荡平刘镇东和吴杨,已经让复杂的局势变的清明,明眼人都知道燕帝国会变成第二个晋帝国。 如此清明的局势,那些世家不会看不见,一定不会顽固抵抗,会用手里掌握的势力,向秦帝国交换利益。 “自然信,只是陛下,你会答应他的条件吗?”都长京看着前面的嬴常笑道。 “那得看他提出什么条件了,哈哈!” “架!” 嬴常放声大笑,忍不住开始策马奔腾起来,看到嬴常策马奔腾,阿鲁克·戈、白起、都长京也纷纷加速,跟着嬴常一起策马奔腾。 一晃三个时辰、申时! 申时这个时候,太阳已经正在向西山落下,这个时候的太阳,特别像现在的大燕帝国,日落西山。 ps:“作者纠正一下,之前文中写到:‘云王宋正占据云郡’,这是作者写错了,云郡是晋帝国内的,燕帝国没有云郡,所以作者就将云郡改为孟郡郡城孟城,之前发出去的文章,作者也修改了,都改为现在的孟郡郡城孟城,望诸位书友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