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页
书迷正在阅读:在年代文中不思进取、我除了智商一无所有[无限]、人间颂你、我年纪轻轻想守活寡[穿书]、和主神结仇后[快穿]、CP作妖,误我成神[快穿]、闪婚(gl)、谁让我重生的、少将、太子的外室[重生]
倒是赵二婶子借着这个机会凑了过来,一拍沈依依的肩膀,没好气的说到: “你这个实心眼子的孩子,这样的好机会,不赶紧的说说委屈,多可惜!哪怕是让她以后多几分顾忌呢,也是好的。” “婶子,经过了这么一遭,你觉得她和我家还能有什么纠葛?” 说话间,沈依依用眼神轻轻的示意了一下,赵二婶顺着她的眼光看去,就看到全家那一家子站在门口,一脸委屈,一脸不忿的模样,连着全三郎脸色都是黑的。立马恍然大悟起来,压低了声音,在沈依依耳边说到: “已经送回了娘家的人,不等他们消气,又落下这样的名声,看样子全家不会接回来了。不过话说回来,换了我,也不想再沾染了!太会折腾。只可惜白白的亏了那么一场花销。” 看看,其实都是明白人。 第9章 . 挣钱艰难 公人了解情况的时间不长,可…… 公人了解情况的时间不长,可心里对那全朱氏的鄙夷却已经直接跌到了最底。虽说从那女子新婚没几个月就能闹得被送回娘家这一点来看,品行实在是不用多言也必定不堪的很,可连着孤儿都欺负,周围邻里几乎全受过她的气,这样的女子简直可以称得上恶毒。 在这样的认知下,两个公人回去会回报些什么,可想而知。想来即使三五天后这所谓的逼死人命的罪名不成立,也一样没什么好果子吃。而全家也肯定不会让这羞辱门风的女子再进门。 心下有了这么一个确定,沈依依对前头院子的事儿变去了关注的心,只一门心思忙乎起自家的事儿来。今儿这大夫也来了,药也配了,爷爷这病也有了痊愈的时间,那剩下的她就该想想怎么多挣点钱了。 坐在厨房门口双手用力洗衣服的沈依依眼睛往这院子里一扫,心下不住的盘算这修缮屋子需要的银钱。这房子说来还是早年她那失踪的父亲成亲的时候大修过一回,至今已经有十四年没有修缮了,日常再仔细,清扫再及时,也免不得多了许多岁月的痕迹。 外墙上发黑的水渍,脱落的墙皮,瓦顶上长出的茅草,还有已经开始腐朽的门槛,裂开的门窗,每一样不是要换新就是要重刷,哪怕是她这样不懂的也明白,这样几乎是全面翻新一般的折腾,没有一二十两就别想收拾齐整。 此外这院子里屋子是不少,正房三间还带两个耳房,厢房两边各两间,都是能住人的,哪怕弟弟妹妹们长大了,娶媳妇都够用,倒座两间做了厨房柴房的也十分的宽敞,可当初因为他们都小,所以正紧收拾了能住人的屋子,除了爷爷的正房东间,就是西厢房父母成亲的两间,其他的里头家具都不齐全。甚至那东厢房的两间早就被置办成了家里制作黄表纸的工作间,那是能随便改了的? 如今能分着住下,这还是正房西间爷爷原本的书房凑了个数,让她能带着两个妹妹在那书房小炕上住,早年爷爷又亲自带大郎二郎两个,只剩最小的三个男娃和爹妈凑才算安置妥当了,本来娘没死,爹还在的时候,家里还曾商量,将正房边原本当储藏用的两间耳房收拾了,书房和一边的耳房打通,彻底将做黄表纸的事儿给挪过来,好腾出厢房来给男娃住,另一边的耳房给女娃,用三个屋子安置孩子,储藏室什么可以在柴房这边挖地窖,可…… 如今即使挖地窖什么的可以先放放,可弟弟们确实都不小了,一个坑怎么挤得下,所以在爹妈屋子的外间再加一个炕也是很有必要的。她甚至还想着是不是将两个耳房里的东西塞到一个房间里,将光线更好的那间腾出来做自己屋子呢。毕竟如今这书房,等着爷爷身子好了,那些个什么算日子之类的生意恢复起来,人来人往的,十分的不方便,她到底也是个大姑娘了对吧。 可这做屋子,那家具能少?这么一算这又要多少钱?沈依依忍不住停下手里的活计,心下掐算起来,怎么算没有三十两都别想动。 这数字一出来沈依依就有些想龇牙,她辛苦了这么些日子,什么招都使了,那钱匣子里的钱也没超过5两的时候,这三十两又该怎么攒?钓兔子这法子看着容易,可这东西不值钱啊!即使这一片山的兔子都归了她,又能攒出几两来? 什么?家里的活计?是家里孩子们确实挺能干,也能折腾出钱来,可那样的手工活,能凑个米钱就很不错了,想吃肉,想过的舒坦些,想修房子,那基本没戏。就是自家爷爷那半个道士的活,因为没有度牒,做的都是没几个钱的穷苦人家,这又能挣几个?若非如此,他们这么些年也不用过得如此艰难了。 想来想去,沈依依最后盘算下来,她唯一能找钱的地方还得是山里,若是侥幸能得个鹿啊,羊啊的,一次想来上一二次大的,才有可能攒下银钱。可这这样的大东西能钓?必然还是要用那危险的陷阱法子。 想明白这些沈依依忍不住转头往北面看去,那山……明儿还是要去啊。 “大姐,爷爷的药取回来了。” “哦,那赶紧的熬上吧,对了咱们家那纸扎铺子的东西攒了多少了?你给理一理,一会儿你还有二郎,跟着我一起去送货。” “嗯?大姐,我们也去?” “嗯,都去,好歹知道知道这送货该怎么送,讨钱该怎么讨,你们到底是男娃,这些个街面上的本事总要学上点。经历上几回,那以后万一大姐不在,你们也能知道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