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重生之老狼狗在线阅读 - 重生之老狼狗_第34章

重生之老狼狗_第34章

    “因为我拿到这张图后,发现此渠早十年可开,晚十年也可开,但偏偏当时就是开不得。”

    此话一出,赵擎烽恍然大悟:“此渠……既是大启中兴之机,又可能是大启亡国之祸。”

    “对,若早十年大启尚对地方有足够的震慑,自然可以顺利开凿漕渠。”秦浣闭上眼睛,身上犹带着当时的无奈:“可当时,地方虽有反意但并非非反不可,尚有回转之机,若贸然开渠,却会将那些没有决心要反的人直接逼上反路。”

    “内乱一旦开始,原本摇摇欲坠的大启便会彻底支离破碎,更为可悲的是,我当初在父皇面前为避拥兵之嫌,除你的西北外,并无兵力可以依托,而吉王之流必然只会趁火打劫。”

    “如此一来,当年只要漕渠一动,我也好,大启朝堂也好,都会处于劣势。”

    “我明白了,”赵擎烽离得近了些,把秦浣从冰凉的地砖扶起来,朝堂上的事他或许看的并不如秦浣深远,但论起领兵之事他却一点就明:“现在便是殿下所说的十年后了。”

    “这十年里,朝廷中因为何无顷与吉王的内斗越发积弱,朝廷可用的兵权进一步向这二人手上汇拢,而地方势力却也跟着越来越强,无论修不修运河,三年之内他们都必反无疑。”

    “所以殿下已经不需担心开漕渠会将大启推向支离破碎,因为这支离破碎已近在眼前了。您如今想要做的,就是借助开漕渠一事,从吉王与何无顷手上套取足够的权财兵力,先平地方,再反攻回京。”

    “不错,”秦浣睁开了双眼,历经千难而始终未灭的承天之势萦绕其间:“既然已无法保地方不反,那便趁京中尚有力抗衡时,早占先机,而后再以东南富庶之地为据,积攒实力再一举攻回司州。”

    “并非是我要将这中兴之功拱手相让,而是此事若成,何相所倾的心血怕是不逊于我,总不好让他白白做个冤大头。”

    赵擎烽心中快速计量这此法的可行性,随即又一皱眉:“但殿下如何确定,那何无顷一定会修这运河?按他如今这岁数,若苟延残喘与地方多行退让,那他死前大启也未必会乱,他何必冒这个险?”

    “因为他不想苟延残喘,”秦浣伸手将那织物仔细的重新叠了起来,收回到袖间:“你可知,他为何一定要立秦姓的后嗣为储?”

    “因为要与吉王之约?”赵擎烽不确定的说道,这些年来他便是勘悟的人心再多,也还是看不透何无顷那样的人物。

    秦浣摇摇头:“与吉王之约固然是一样,但更重要的是,他这个人。”

    “他一心想做的是史书上流芳千古的忠臣良士,而不是谋反之贼。这些——在他心中所占,怕是比他的命还重。”

    赵擎烽听后有些不敢置信的摇了摇头,苦笑道:“你们这些文人心中的沟沟道道,我当真是懂不了的。”

    秦浣听后也笑了一下,然后接着说道:“地方之反近在眼前,咱们能想得到,那何无顷也必然能想得到。”

    “地方若是反了,即便是他死后才发生的事,但后人议论之中也必将此事归责于他,这些是他绝不愿看到的。”秦浣起身,与赵擎烽一起走向窗边,看那大雪中难得静谧下来的皇城之夜,口中说的却是这皇城中永远静谧不下来的人心之乱:“实际何无顷心中所想与我们是一样的,他也想有生之年亲眼看到一个繁盛中兴的大启。所以漕渠的诱惑,他是绝对无法抵抗的。他只会想尽办法,甚至彻底放下身段去求吉王继续合作。”

    二人对视一眼,此后的千百步之行已绘于心间:“而我们要做的,便是得到他们足够的信任,将此事揽于手中。”

    第25章 (二五)献礼

    又是一年除夕佳节,宫中却因着秦骏的事依旧萧索的得厉害,便是连那岁末国宴办的极为冷清,连欢喜些的乐舞都不曾上几个。

    秦浣依旧坐在他的角落里,相隔不过两月,同样的地方,同样的宴饮,可这殿中的气氛却已悄然改变。

    何无顷还挂着那副老来慈和,似当真与世无争的模样。原以为不会再来的吉王却偏偏又按时出现在了众人面前,而且他还将次子秦骢带在了身旁,此举之意不言而喻。

    秦浣看着那个跟在父亲身边亦步亦趋,肥头肥脑的秦骢,忽然替吉王生出几分悲凉,都说英雄暮年引人哀叹,可在他看来吉王这般英雄暮年却后继无人,才是真正该哀叹的。

    随即又将目光暗转至何无顷脸上,果不其然看到这位何相失望的神情,也是,秦骏那般至少明面上过得去的人物他尚不满意,更不用说这位白胖圆子了。

    不过——收了收看热闹的心思,秦浣随手拨过腰间坠玉的锦囊,今日可是他与赵擎烽正是作赌的第一日,而他二人要做的却又是同一件事——送礼。

    既无歌舞,又因吉王冷脸坐于殿上无人敢放肆玩闹,礼部费尽心思也不过安排了些个诗文颂词一类的流程,好让殿中气氛莫要太过沉闷。可尽管如此,那本应是年终大宴的除夕宴会,仍给人一种潦潦草草的感觉,没过多久,就连御座上的秦渝都感觉到了不对,频频转头去看身侧的李徽,显然有些坐不住了。

    李徽见状,不做声地向一边的小太监使了个眼色,那小太监便匆匆离去,想是带着旨意去安排了。

    果然没过多久,司礼的大太监便高声传谕,要众臣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