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三章凌空虚度
朱可欣见数百人跪在地上,虽然一时慌乱,随即镇定,心中突然一动,为什么建大殿时会悬一块石匾在上面,这是谁的主意,难道真的是想让自己在上面留下飞鹰教三个字,不可能,决不可能,这是为什么?不由向袁武看了一眼,只见袁武也正向她看来。 她暗暗点了点头,道:“大家请起,本座便从了你们所请。” 众人齐声欢呼。 朱可欣来到门楼前,向上稍一打量,暗吸口气,身体一纵,直向门楼飞去。到了一半,身体渐缓,她挥左掌向光滑的墙壁拍去,却真气逆流,使了一个吸字诀,如凌空抓物一般,手掌便贴在墙壁上,借力一纵,遥遥向上升起。不待身体停顿,右掌依法施为,人已跃到大石匾处。她却不跃上石匾,反手抽出长剑,向石匾划去。 但听嗤嗤作响,一个飞字已经写出。 凭空无力可借,转瞬之间,她的身体又要向下坠去,当即左掌斜拍,阻住下坠之势,第二个大大的鹰字又写了出来。 接着又拍一掌,这次却离石匾甚远,几达一丈,长剑一挥,一招厚德载物使出,剑尖顿时吐出长达一丈的白色剑芒,手腕连颤,破石声中,最后一个教字又赫然现出。 长剑入鞘,身体下坠,向墙壁连拍了两掌,冉冉降落于地。 那大殿本在山峰的最高处,数百人站在殿前,仰头看着。只见她御风飞行,凭虚而立,一眨眼的功夫,飞鹰教三个大字便在巨石上铁划银钩似地写了出来,虽然字迹略显秀颖,却不失丰腴俊迈,气势开张,流畅雄健之感。 众人几曾见过这手功夫,武功再高,总须借势,她却身如仙子,凌空御风,婷婷袅袅,悠闲自得,在月光的映衬下,更似仙女起舞,嫦娥弄影,不复尘世间所有。 直待她落下半晌,众人张大的嘴巴兀自合不拢。突听一声“好”从人丛中传出,众人方才齐声欢呼,大声赞誉,更有人仆俯在地,顶礼摩拜。 朱可欣露的这一手功夫,远胜在大殿之上剑斩钱、方二人,众人若不是亲眼所见,作梦也想不到世上会有如此功夫。 于众人的欢叫声中,朱可欣回头看向匾额,只见在月光的映照下,飞鹰教三个字清清楚楚,一笔一画,苍虬有力,开张之间,大有气势,竟似不是自己写的,不由长呼了一口气,同时也颇觉诧异,今晚这三个字怎么写的如是之好? 她却不知,书法也讲究行功运气之道。今天飞鹰教成立,人人敬仰,畏她如神,又加全歼刘长风一伙,她自然生出一股气吞山河的豪气,况她隐隐猜到袁武留匾的用心,更激起心中一股傲气,故在运剑写字之时,气势磅礴,恣意纵横,写出了连她自己也不敢相信的三个大字来。这也是她一生中写过的最好的三个字,若不是情势使然,穷她一生,只怕也写不出如此三个字。 当然,这三个字与名家大儒,书法大家,甚或是当年的刘儒斋相比,都要差了许多,但对于这些添血刀头的武林豪士来说,却是名笔妙手了。 朱可欣看了看,甚是满意,不由向袁武看去。只见袁武也在出声称赞,只是面色木然,全无喜色。 蓦地,西北天空之上,又亮起一朵烟花,形如宝塔,接着太湖边也亮出一朵烟花与之相和。众人一见,欢呼声登时止了,眼看着朱可欣,听她示下。 袁武上前一步,躬身道:“教主,敌人援兵源源而至,我们不可再托,须当尽快歼灭这湖边的一批。” 郑安平也道:“袁堂主说得不错,我们一定要抢在先头,歼灭这伙,不可坐等他们势大,贻误良机。以我们飞鹰教的势力,还不足以与武林诸派抗衡。” 朱可欣点点头道:“袁堂主,传令各堂,各自为队,下山出湖,越快越好,打其个措不及防。这儿也不要留人了,能烧的全烧掉。”玄机大批人马到来,势必要到这岛上一看,所以干脆一人不留,一物不剩。 袁武没想到朱可欣会如此狠辣决断,更是暗暗惧怕,大声应道:“遵教主令诣。”转身传令各堂,向山下奔去,留下十余人处理后事。 众人来到湖心,但见山峰之上,火光熊熊,数日搭建的房屋楼台尽毁于大火之中,忍不住大声咒骂。周世猛更是暴跳不止。 烧了许久,那个大殿却巍然屹立,门楼高耸,那个大石匾依然还能瞧得着,只是飞鹰教三个字却看不清了。 月色之下,大小船只鼓帆而进,不多时,便到了岸边。众人跳上岸,分作数股,向适才烟花之处奔去。 朱可欣在白虎堂堂主周威周庄主的陪同下,一路而行。 众人越过两个山头,却不见有人,正自奇怪,周威道:“莫不是玄机故布疑阵?”这时,袁武带着天才堂众人从东首赶了过来,也道无人。 两堂相聚,静等其余五堂。过不多时,人才堂、地才堂、朱雀堂、青龙堂俱到,独缺了郑安平的玄武堂。久等不至,众人大是蹊跷。玄武堂去的是西北方。 朱可欣道:“我去看看。” 众人道:“这种小事,怎须教主前去?” 郑安平于朱可欣有救命之恩,朱可欣自是心急,只听她道:“还是我去。”一句未了,人已消失在夜色中。 朱可欣向前疾奔不过四五里,便听前面传来嘶杀之声,当即放出烟花,报于袁武等人,同时心中却暗暗奇怪,玄武堂既然遇上了敌人,为何不示警报于众人。 她的烟花放出不久,袁武即与之相应。哪知袁武的烟花刚刚生起,嘶杀声处也升起一朵形如玉兔的烟花,接着数里外升起一朵形如苍龙的烟花与之相应。 朱可欣奔得越加快了。 不出一里路,只见一山坡之下,影影绰绰中,有数十人正在激战。朱可欣长啸一声,拔剑冲进人群。 一人大喜道;“教主到了。”正是郑安平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