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页
虽然这一叠脉案是姜羽花了一早上时间记下来的,但是由于分成了三份,所以每人手里拿到的并不多。 三人都看得十分认真。 倒不是姜羽在这上面有什么独特的见解,而是姜羽抄写脉案的方式很特别。 这个特别不仅仅在于她将同类或相似的病例进行归类和对比。 首先是在于记录脉案的格式。 常永和原先觉得姜羽东一张西一张抄脉案,态度很不认真,结果没想到人家那是为了好整理。 最让他意外的是姜羽用的纸都是事先准备好的,他原先还以为就是一些白纸。 这会儿才发现每一张纸上都是统一的格式,将各种信息分门别类,甚至对于望闻问切都分格记录。 不像其他人记录脉案跟写个小作文似的,姜羽记录的脉案一眼看过去,很容易就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 “这些,是你自己画的?”常永和指着纸上的表格问道。 另外两位也抬头看向姜羽,他们以前可没见过这种记录方法。 姜羽摇头道:“这是印上去的。” 见三人不太理解,姜羽解释道:“以前我常跟着我师父抄脉案,我觉得这样看比较清楚,就找人刻了块板,要用的时候就粘墨印上。” 三人明白了,合着不是她自己画的,而是她自己印的…… 吕大夫又指着开头姜羽的初步判断那一栏,“这个你是什么时候写的?” “早上我在门口排队的时候就观察过他们,在问诊前写的。 不过后来的人,我早上没见过,有的没来得及记。” 吕大夫点点头,没再说什么,继续看脉案…… 常保生则指着纸张的右侧和纸张的下方留白处问道:“这些地方是干什么用的?” “是为了二次整理留的位置。 像这些我做标记的地方,都是我有疑问或者我觉得需要重点关注的,回头我就会把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记在右侧。 以后如果我再次来查看这些脉案记录,我就会把到时候我依然觉得需要重点记忆的东西记在最下方……” 常保生听完之后微张着嘴,半天说不出话来。 过来好一会儿,他才问道:“你学医多久了?” 怎么看起来经验和丰富的样子,这么多花样。 以前他学医的时候是怎么学的? 当学徒、认药材、背医书、背药方、抄脉案…… 总之就是慢慢磨慢慢熬,反正大伙儿都是这么学的。 可是现在姜羽所做的一切,都让他觉得自己以前太傻了。 虽然姜羽的方法他第一次见,但是他也能看出来,姜羽的方法肯定比闷头死记硬背要好。 姜羽还以为是自己标注的地方太小儿科了,被人看出底子来了,尴尬道:“不到两年……” 三人:“???” 三人很想问,不到两年,她是如何想出这么多方法的? …… 姜羽以为他们是惊讶于自己学医这么短时间,就能找出这么好的脉案记录方法。 毕竟还是能看出来他们对自己的脉案记录方法,是比较认可的。 开玩笑,师父都说她这方法好呢,他们要是觉得不好,那就是他们没眼光! 她虽然学医只学了两年,但是她上学上了十几年啊! 虽然那些语数英、物理、化学、生物什么的,看起来在生活中几乎用不上,可是这么多年的学习生涯,她对于如何学习那是很有心得的。 尤其是如何偷懒不背书这一块儿,她是经验丰富的。 别看现在要背的医书多,但是以前上高中那会儿,要背的东西难道少吗? 别说是画个表格、做个笔记了来帮助自己理解记忆了,这都是打基础的学习方法。 等她学到一定程度,到时候再来复习总结,她还能给画思维导图、写大纲呢…… 至于对同类病患进行分类,这也多亏了自己这么多年的学习。 那一本本医书,真的是千头万绪的,跟当初早读背古诗词似的,会背不会用。 要真的对医书死记硬背,自己啥时候才能独立看诊啊? 听说她师父以前学医十多年才正式独立看诊的。 难不成她也要在这个世界熬上十几年吗? 那太可怕了…… 咱生为一个教师,知道帮助学生把知识进行拆解,帮助学生理解吸收,难道还不知道怎么帮自己吗? 对知识进行分类、对比,那不是随手就来的吗? 一个学生的知识体系,就是从被拆解的万千知识串联起来而成的。 在她看来,来抄脉案、整理脉案就是这么一个串联的过程。 她可不想干巴巴地抄脉案,然后干巴巴的背呢。 那效率多低啊! 更何况,咱还会做手帐呢,整理点脉案那不是小意思吗? 这叫技多不压身!这叫学以致用! 姜羽越想越佩服自己,就等着三位先生夸一下自己呢。 结果三位先生却重新审视了一下姜羽的基础,重点关注了一下姜羽标记的问题…… 这下他们发现了,姜羽确实是个新人! 三人对视一眼,那么问题来了…… 常永和:“你药认全了吗?” 姜羽顿时从暗喜中清醒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