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清宫吉皇贵妃录在线阅读 - 第635页

第635页

    有一处,他心烦意乱,焦躁了起来,发狠将拐杖扔到了一边,自个儿在屋中走了起来,还走得快,结果一不小心,整个人身体的重量都压到了右脚面上。

    脚脖子那儿被折了一下,一股钻心的疼。

    疼得他当时眼泪花子都冒了出来了,事后被碧雪说了好久。

    什么伤筋动骨一百天……

    照这情形来看,至少是两百天打底!

    小芬子想到自己这只腿很有可能从此就这么废了,心情又烦躁沮丧起来,扶着桌子边,一点点挪着坐下,自己伸手给自己倒了一壶热茶。

    圆明园失火一事后,小洋子基本上已经被皇上剥离了六阿哥身边,只不过是看着宸贵妃的面子,才算勉强把这个人留了下来。

    这承乾宫里事,还是得靠他。

    幸亏是总管太监,凡事劳心不劳力,别说是坏了一条腿,便是两条腿,都齐齐从腰下断了,他拖着半个身子坐在被窝里,也能把承乾宫里的事儿,安排布置的明明白白、恰恰当当。

    只是肢体有损,主子如今又是贵妃,自己这么一副形象站在主子旁边,做这个总管太监,终究是有些难看了。

    第516章 公主府

    日子过得飞快,转眼间冬至已经没几日了,整个紫禁城里,都笼上了凛冽的的冬意。

    吉灵站在雕梁华丽的承乾宫里,抱着七阿哥,隔着窗子向外看雪落下。

    乳母和嬷嬷随侍在她身后。

    虽然她周身已经裹得厚实严密,七阿哥也被快包裹成了一只包子,但是窗户外的寒意还是一阵阵透进来。

    今年的雪,下的似乎格外密、格外多。

    吉灵怕冻着小儿子,还是向后退了几步。

    这一退,便恰好撞到了从暖阁里走出来的七喜身上。

    七喜去拿衣裳了。她扶住主子,一抬手,就将一件蓝绸彩绣菊花团寿纹镶边棉袍给吉灵披上了身。

    这棉袍是内务府新送来的一批样式,绣了黑地彩绣菊花平金团寿字绦边、梅花团寿织金缎,衬月白绸里,内絮丝棉。缀的铜圆扣上也都有珠宝点缀。

    清宫中,菊花纹饰较为盛行,并与其他纹饰相配组合,比如菊花与万字纹相配,寓意“万代寿”,与牡丹相配,寓意“长寿富贵”等等,而吉灵如今的身份地位,这些图案便更是常常出现了。

    七阿哥好奇的伸着小手,就开始揪着额娘胸前已经扣子上闪闪发光的珊瑚珠子。

    吉灵赶紧道:“脱了,脱了!凡是带零碎物件的都不能拿来,七阿哥年纪还小,以防误食。”

    她抱着小儿子,在前殿中坐了下来,那椅子上早就铺上了厚厚的坐垫、靠背,暖和松软得很。

    三公主今日起得晚,七阿哥还是喝奶的年龄,吉灵一个人坐在膳桌便等女儿。

    等到母女两个人一起用早膳了,吉灵看着女儿低下头,

    几缕刘海掉落下来,在她眉眼间晃荡,吉灵伸出手,给女儿拨弄了头发,柔声道:“慢慢吃。”

    晚上,胤禛召她去了养心殿一起用膳,顺便和她商量——如今差不多可以给三公主在京里建公主府了。

    建公主府是用来说什么的,自然不必多讲。

    清代公主成婚后,按规矩,额驸父母不可同住,内务府在京城择地,另外建公主府。

    吉灵:四爷你就这么心急吗……

    公主府建在银狮子胡同,地图早就献上去给胤禛看过了,四面八廓的好格局,其他细枝末节的贴补要等公主府的雏形出来后再添。

    清代公主嫁人的平均年龄,历代各不相同,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公主们都是十三岁左右就出嫁,满族尚早婚,越是地位身份高,越要早婚,所谓“十至二十岁以上结婚者,俱为贫人。”

    胤禛指着堪舆图给她看:为和硕端柔公主准备的公主府,总计房间约一百五时间,楼有七座,月台一座,另外带着散水、甬路的油饰彩画就不必多说了,除了木石砖瓦精心挑选,其他要用到的物料,胤禛也早已经负责了专人去采办,全都选用了最上品的质料,又尽量依照小女儿家喜欢的样式颜色。

    另又有要向旁边扩建的地儿,拆了民房五十五件间,折买了用银一千多两。

    按照设计,公主府一进门,先是一片照壁,然后才是五重院落,三进殿堂,后面还有后花园,内有假山、湖心亭等等,湖的面积不小,还建造了码头,能让公主在府里游船。

    在京城之地,又是距离紫禁城这么近的地方,还能做成这样,胤禛的一片慈父心思,当真是显露无疑。

    胤禛一边指点着给吉灵看,一边细细解释各处,两个人在灯下,一个听,一个说,弄得就好像三公主已经定下了夫家,过了年就要离开紫禁城,出嫁一般。

    到最后,连胤禛自个儿都有点伤感了。

    吉灵感动归感动,心里却冷不丁犯了个嘀咕:四爷您这公主府筹谋的是很不错,但是息儿她自个到底喜欢不喜欢啊?

    不过到底还是来自亲爹的一番心意。

    吉灵小心翼翼地把堪舆图给带回去了。

    承乾宫里,三公主没在自己暖阁里,她钻在膳房里,瞅着小达子做辣白菜饼。

    当年,她还是小小娃娃的时候,站在小达子身后,只能勉强看到灶台边,如今却高出了不少。

    嬷嬷们在旁边陪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