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节
书迷正在阅读:过气顶流带娃追夫、论收集讯息的姿势[快穿]、八零年代来捉宝、嫁给渣攻后我无所不能[重生]、穿成偏执反派的白月光[快穿]、她的温柔宇宙、我们关系很纯洁、龙族艳媳(NPH、骨科、剧情)、乱伦豪门杨家、大佬全爱猫[穿书]
“啥眼神?男女不分!” 第144章 臭烘烘花荞尝豆汁 呼延锦看着小高递给他的名贴,愣了一下,居然是户部尚书方仕政的女儿。 方仕政自永乐十九年起任户部尚书,在朝廷里算是一位敢直谏的大臣,永乐帝也很信任他。可……他也是穹窿山名单上,要自己去策反的人,因为,他是建文帝的旧臣。 “还好没指望你替府里添置东西,你逛一圈,就顾着替人打抱不平去了。”呼延锦将名帖收进怀里,笑着揉揉花荞的头: “阿瓜找了一对夫妇回来做管家,小儿子征兵去了蒙古,大儿子在漕河跑船。他们以前的东家举家回乡去了,老两口这才出来重新找东家。你去看看,喜不喜欢。” “我见过了……刘叔刘婶嘛,挺面善的。管家我没经验,就交给他们吧。”花荞边说边翻着手上的九连环,头也没抬的说。她今天逛街,就买了这一样。 呼延锦看了一下,接过来说:“我来。” 只见他小心翼翼的让第三个环先出了套子,后面几个环一下就松开了,花荞忙又抢过来:“知道了,我来我来。” “玩也要动脑子,傻傻的。”他又忍不住揉了一下她的傻脑袋:“不会管家就要学着管,迟早都要嫁人管家的,就让你再没心没肺的玩几年!” “哦……”花荞也没听清师兄说了什么,反正先应着。 是啊,明年必是个多事之秋。 呼延锦心想,他们的亲事,总要等到尘埃落定之后才好盘算。若是穹窿这边得势最好,若是失败了,自己就带着花荞远遁江湖。 今天要去见易呈锦,少不得要一起吃饭喝酒,他也要抓紧时间把府里都安排好了,才放心花荞自己在家。 正想着,阿瓜进来说,小丫头、佣人都到外院了。 呼延锦出去一看,丫头都才总角之年,被家里卖了换米吃的。他暗暗叹了口气,年纪小,做事就指望不上了,就当陪花荞玩吧。 嗯?不对,自己只比花荞大五岁,怎么感觉像养了个女儿?呼延锦清了清嗓子,才让自己没在丫头佣人面前笑出来。 “请姑娘赐名。”两个丫头也还乖巧。 花荞看看她俩问:“你们原来没有名字吗?你们爹娘叫你们什么?” “我在家排行老七,我爹娘就叫我老七,说女孩不用起名字。”其中一个长得眉清目秀的说。 “我家有十一个姐妹,爹娘都记不清我们谁是谁,我们就都’喂喂’的叫……”另一个女孩瘦瘦的,都是长身体的年龄了,感觉都还没长开。 花荞忽然觉得自己好幸福,虽然不是自己的亲爹娘,可阿爹阿娘就她一个女儿,待她比弟弟花荣还更宠爱。 她温和的对她们说:“那你还用你家里的排行,就叫小七,你呢……就叫你阿蕊,你们跟刘嫂去看看住的地方。” 呼延锦过去牵起她的手,慢慢对她说: “有什么事教她们做,你也别太纵着她们,主人就要有个主人的样子。信任他们,但要心里有数。回到京师事多,不能时时刻刻照顾你,我的家就是你的家,家就交给你了,可以吗?” 花荞点点头,反手在呼延锦掌心上一拍,笑道: “成交!” 果然如呼延锦所说,一头太孙,一头易呈锦,他忙得整天见不着人影。花荞在家闷了几天,心又痒了起来。 “小七,你说京师里的姑娘,是不是出门可以不穿男装?” “姑娘,你想多了,京师里的上等人家姑娘,是不会轻易出门的。在外面跑着的姑娘,多是要干活的。” “不对啊,我就见过一位,尚书府里的姑娘,她就穿着女装,一个人在外面逛。” “啊?这不能够吧?那……小七就不知道了。” 花荞手上还拿着那个九连环,却已经没兴趣了,她一拍桌子道:“走,换男装!我要出去逛逛!” 很快,小高就皱着眉头走在花荞的身后。 花荞新做的衣服还没送过来,她仍穿着她那套半新不旧的艾绿色锦袍,她的个子不矮,两手往身后一背,倒还有点公子哥的样子。 “小高,你说我们今天去哪玩?” 小高没说话,双手叠在胸前,抱着他的剑。这几天他也没闲着,整个京师能走的大街小巷他都走了三遍。记路,他走一遍就够了。 “高兴,发什么呆,我问你话呢,师兄说你认识路。” 小高吓了一跳,姑娘竟然……点他大名。 “呃……”他咽了一下口水,他爹给他起的这个名字,真是羞耻:“姑娘想去什么类型的地方,我带姑娘去。” “有好吃好玩的地方啊!这么大的京师,我还没逛过呢,上次走的是门前那条街,不算。” 花荞经过堆拨的时候,又看见了那个老军,他正好也看出来,花荞对他笑了笑,老军先是一愣,后也对她笑着点点头,算是回应。 “那我们就去前门大街吧,离这里也不远。”说完小高又后悔了,不应该说后面那一句,否则姑娘下次说:离家不远的街不算! “好啊!前门大街,我听小七说过,有一家卖豆汁儿的,特别有名。”花荞跃跃欲试,有名就是好吃呗! 小高眨了眨眼睛,突然有种恶作剧的兴奋:“姑娘,你真的要去尝前门的豆汁儿?这可是你说的。” “对啊,好东西当然要尝尝。走吧!” 两人一前一后走在前门街上,一台轿子正从不远的地方过来。 一阵风吹过,轿子的窗帘子吹开了一条缝,里面坐着的姑娘正好看见了那个绿色的背影,和个子高高很容易认出来的小高。 “快,快追上去!前面那个穿绿衣服的公子!” 姑娘着急的摧着轿夫,要是可以,她恨不得跳下轿子追出去。那天她穿着丫头的衣服溜出门,回来被嬷嬷发现了,告诉母亲,害她被禁足三天。 等轿子追到刚才花荞走过的地方,哪里还看得到她的身影?轿子里的方琬琰,遗憾的叹了口气。 其实花荞就在不远的一家小铺子里,门前挑着一面旗子,上书:神仙豆汁儿。 花荞低头喝下豆汁那一刻,瞬间觉得自己趴在煮开的马桶前面,喝下去的是洗了三百双臭袜子的水! “京师的人疯了!这是什么啊?这么有名……”花荞欲哭无泪,恨不得伸手到喉咙眼里催吐。 小高习惯性面无表情,可他止不住颤动的嘴角,透露了他心中的得意: 看你还叫我高兴! 第145章 冷飕飕开棚广施粥 别以为花荞会放过呼延锦。 “师兄,今天我喝到了一种特别好喝的东西,特意带了一壶回来给师兄尝尝,”花荞一脸热情的拿出一个牛皮水袋,把盖子一拔递到呼延锦嘴边。 呼延锦不疑有他,痛快的喝了一大口……然后皱着眉苦笑道:“这是豆汁儿,味不好闻,我特意交代小高,提醒你别喝这东西,我都喝不惯,你怎么还会觉得好喝?” “啊?他没有提醒我!难喝死了!我都快吐了!高兴!你给我出来!” 花荞气呼呼的。 呼延锦:我…… 过了两天,花荞早已经忘了豆汁儿这茬,她想做的事还没做呢。眼看一天比一天冷了,昨天刘嫂也已经把新做的棉袍拿了回来,还一直在埋怨,店里的手工还不如自己做的好。 花荞把她那顶新做的瓜皮帽,拿在手里玩,问正在屋里烤着火笼做针线的丫头: “小九、阿蕊,你们说,京师里哪里乞丐最多?” “姑娘,您是要去施粥吗?” 阿蕊记得每年冬至前,那些贵人们都要到几个城门边去施粥,一是城门边乞丐聚集多,二是方便城外的流民、平民进来领取。她以前就和姐妹们去排队领粥和馒头,运气好的话,可以排得上两次队。 “施粥?”花荞不懂这些,宝应没那么多乞丐,不需要专门设粥棚施粥。 “对吖,姑娘,就是搭一个棚子,用很大很大的锅子煮粥,蒸馒头,没饭吃的乞丐流民就排队领吃的。”小九解释道。 “真是个好主意!” 花荞跳了起来,把手里的瓜皮帽往软榻上一扔,跑出屋子去找刘嫂。她要去施粥,不就能见到乞丐了?就算徐九公不在她施粥的那个门,乞丐们也会很快带话给他。 见到徐九公,她就能知道那块凤花锦的秘密,她身世的秘密。 刘嫂正在厨房里指点两个厨娘下什么料,做什么菜式。见到花荞跑进来笑道:“姑娘又想吃什么了,打发小九她们过来说不就成了?还亲自跑一趟。” “刘嫂,我想去城门边施粥,要准备些什么东西?”花荞问道。 刘嫂想了想说:“哟,那还真要添不少东西,家里用的锅都不合适,要另外去添,碗也要添些备用的。还有搭粥棚、起灶台、担柴,这些都要男人来干,还有就是米面的,这可不是小数目,姑娘要好好打算。” 花荞一听头都大了,还以为很容易呢,想不到这么麻烦。 晚上呼延锦回来,一听她说,便笑道: “这有何难?今天太孙还说,今年冬天特别冷,京师里那么多乞丐,过冬恐怕会死不少人。你搭粥棚施粥,虽只是几天,治标不治本,但粥棚可以不拆,乞丐们还可以有个遮风挡雪,烧热水的地方。” 呼延锦去向皇太孙申请,要保留粥棚到明年开春。朱瞻基笑道: “是花荞要去施粥?她倒是有慈悲之心。这样吧,孤在大臣里发动一下,让大家都出钱出力,多设几个粥棚,安置乞丐的地方也就有了。花荞那个粥棚,算在太孙东宫账上,你府里没几个人,让李福找人去帮你,也算是孤带头尽点力。” 救助了乞丐流民,还不用朝廷掏一两银子,真是好主意。 “真的?太孙同意粥棚留给乞丐们用到春天?那真是太好了!”花荞眉开眼笑的,倒没注意,自己还帮师兄省了搭棚子的银子。 皇太孙说做就做,很快就把粥棚的标准公布出来,号召大臣们出钱出力,为朝廷分忧。呼延锦也以皇太孙的名义,搭起了第一个粥棚。 太孙的粥棚一搭起来,挨着又有好几个大臣照着样子,也搭了起来。 刘管家又招了几个小厮,添置了大号的炊具,这才张罗着进场。 “刘管家,还要多久粥才好?” 花荞看着粥棚外面越来越多的人,有些着急。炊烟是起了好久了,可锅子大水多,烧开还要一段时间。两个灶煮粥,两个灶蒸馒头。花荞是在帮着和面,脸上都还沾着面粉。 “哎哟,我的姑奶奶,两边都是火,你往旁边站,一会锅子烫着你,你又要哭。已经好了,你到桌子旁边等着,这就端过去。” 花荞拿着把长勺子走到桌旁,往外看了一眼,外面排着的乞丐不在少数,但并没有徐九公的身影。不过,他是帮主,也没有排队领粥的道理,只能盼着他先看到自己吧。 刘管家指挥着小厮把粥和馒头抬了上来,在旁边喊:“排好排好,一个一个来,这是皇太孙殿下的恩典,人人有份,不要挤!” 一下子好几个碗伸到花荞面前,她有些手忙脚乱。旁边站着的小高一看,抢过花荞的勺子道:“去发馒头。” 馒头?馒头也不好发。她手刚递一个出去,就被前面已经领过馒头的花子,回手抢了过去。 “哎!你这人怎么这样!” 花荞今天还是穿着男装,但却没有戴帽子,她特意露出簪在发髻上的绿玉簪。她这么一叫,后面的人都伸长脖子看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