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二章 开始讨论
“但是这一次的科举考试,前来应天府参与考核的人,足足有上百万人那么多,更何况还有那一些偏远地区地方的人,所以说如果没能够来及时赶到应天福参与考试的,其实这么算下来少说也有数百万人了。” “怎么可能说这样庞大的人数里面除去了那一些科举考试通过的人,难道剩下的那一些里面就没有相应的人才了吗?” “里面肯定还是会有很多的不乏,那些具有真才实学的人,又或者说愿意继续努力的人,但是却是因为各种原因,这一次考试落榜了。” “所以其实这一次科举考试完之后,朕其实一直就在想这个问题到底用一个什么样的方法能够在这些剩下的这么大一批人才当中,能够再一次的筛选出来一批具有真才实学的人。” “当然了,这一批具有真才实学的人可以说是用来未来的时候储备用地,又或者说是继续请那些名师教导给他们,第2年乃至往后的科举考试当中可以考出一个很好的成绩了。” 朱棣其实说到这里的时候,台下那些不知道情况的官员们心里大概就有一些清楚,这一次要讨论的大概是些什么事情了。 原来陛下是因为要准备讨论科举考试之后要有应对的措施,其实归根到底起来的话,这件事情还真的能够算得上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所以说也不说为什么陛下要这么在乎,然后特意开一次朝会来举行一下。 大家都得知到了朝会的主题之后,底下的几排的官员们立马就有了不同的反应。 那些武官武将们立马就放轻松了不少,表面上其实看着是很认真,在听着皇帝到底是在说一些什么事情的,但其实实际上已经开始悠哉悠哉就校园外了。 毕竟今天对于他们来说这个事情和他们并没有太多的有很大的关系,又不是说要讨论什么北上讨伐外军的事情,所以说他们也就是凑个人头过来听听有这几件事情。 而大多数的勋贵们也熄了火了,好家伙,今天原来又是来凑人数的。 至于剩下的那一些文官们,那肯定就是各自的开始思索起来,如果要是真的来讨论这样解决的方案的话,肯定会提到他们的名字,然后让他们来做相应的回答的。 所以说他们肯定会格外的在乎,然后提前的来想一想这一些应对的措施,他们到底应该怎么样来有这一些解决的办法的,不然的话如果真的是等一会儿点到他们的名字,他们却没有一点的相应的准备措施,那肯定是会被吵的。 毕竟这一件事情确实是一个比较大的事情,如果说不是很大的事情,陛下也不会特意开一个朝会集结起来,他们所有的人让他们过来讨论这件事情的方案的,所以说也就立马能够看得出来,陛下对于这件事情到底是有多么的重视的。 相反的,如果他们要是没有这种危机意识,不能够提前想出来自己到底想要有一些什么样的方案的话,来解决这个相应的问题,那么他们肯定是会少不了一顿挨骂的。 但只是接下来朱棣的一句话,却让在场所有的人都不约而同的懵逼了起来。 “其实关于这件事情,朕原本是准备召集众位爱卿一起来共同商讨的。” “只是昨天的时候,礼部侍郎徐知就已经连同尚书都省主事唐钧共同起草了一份奏折,说的就是关于这件事情,如何能够妥善处理这一些树木,如此庞大的人才。” “所以说今天其实把大家伙叫过来,对我真实的目的就是为了商讨一番,在这个工作者上面所写的那一些内容的可行性到底有多少。” 这些人听到了朱棣所说的话之后,大部分的人也都是一头雾水的。 其实奇怪的地方也不在乎于这份奏折,又或者说是也不在乎,于是礼部左侍郎徐知他们疑惑的是,这个唐钧到底是谁? 尚书都省主事,这到底是尚书台的几品官职。 在这里能够开不上朝会的,大部分也都是开国功臣起家,也就是朝中的高官了,所以说绝大部分的人都从来没有经历过从低到高的。 所以对于他们来说,一些主要的官职能够知道就已经很不错了,至于像这种的八品的官员在朝堂上能有一半的人清楚就已经算是很不错的了。 虽然说这样的情况是非常荒谬的,但是实际上在朝廷当中,这样大多数都是比较常见的,尤其是开国之初。 开国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开国大臣,所以说不可能有经历开国之后的元老,还是在从八九品的基层,然后一步一步的往上走,那肯定是直接就是朝廷当中的高官了。 但关键的问题就是,偏偏这一些封建王朝的朝廷官职又是十分复杂,还具有多样性的,所以说一个部门除了正官和副官之外,还有上下官官明以及所匹配的人物,也就是更加的复杂了。 就比如说在朝廷当中的高官,可能不会轻易的就是说变坏,所以难得调动一次思品以上的大员,而且四品以上的大官全是从来都是不晓得,所以说自然每一个人都是来小心的,能够想要保守住自己的这个官职的。 但是在基层的那一些八品官员,九品官员的基层官员们,有的时候换起人来,那真的是跟流水一样,一个月换上两三次,那都是很寻常的事情。 所以对于他们来说,官职的调动就很频繁,同样呢,对于他来了也很正常,这件事情。 有的时候其实除了某一些特别重要的部门之外,其实其他的大部分都不会被牢牢记住的,这就是为什么像这种王朝开端的时候的特征。 所以说大部分的人在听到朱棣说出唐钧名字的时候,除了杨薄那一些人,再加上李部亲自批阅试卷的那一批官员之外,其他的人当然都是很茫然了。 毕竟现在的这个朝代也是处于一个刚刚开国之初的时候,所以对于科举考试来说,到现在还没有多少人能够真正的重视起来他们更多的是从人才储备的这个角度以及顺应着天子的意思,然后来大力的推行这个政策。 但是要是真正的说起来他们的其实那些新资产根本就没有完全的在乎这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