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四章 古文经子
“老师,学生先前见您好像在看什么书,不知道您在研究些什么?是不是又和大明律法那样的,您在做什么批注和修改要是这样的话,学生待会可千万得拜读一下,要是等您批注完了,我还想请回家去呢。” “上次那本您修改批注过的大明律法,学生回家之后连看了三天三夜,简直是手不释卷在学生看来,您修改过后的版本,简直就是无懈可击对比原先的版本,将大小漏洞和错误之处补上的严丝合缝。” “学生虽然不是专门钻研这个的,那也是看得津津有味,真想拿着您批注过的那本大明律法,到朝廷的刑法衙刁去展示一番。” 朱瞻基直接一顿大吹特吹,把唐均当场就绐捧到了天上,简直就是商鞅在世,朱斯重生就仿佛钻硏法律,玩法家这一套的人,在自己老师面前都是菜逼。 当然,其中虽然有吹牛逼的成分,但更多的也是出自于这位太子殿下的真心实意 朱瞻基的日常业务就是研究各种政治,钻研大明上下方方面面的东西,为他日后接替天子之位打下坚实基础,这其中当然就包括了对于律法的研究,所以这小伙子的水平其实还是挺高的,时不时就会到刑部或者大理寺拿些卷。 因此这位太子殿下当然能够分辨出好坏,最起码对比新旧两个版本,各种标红的批注,显现出的水平差异简直是清晰无比 就感觉制定这本大明律法的人,水平比自己老师,天晓得差了有多少,起码有十条朱雀大街那么宽在朱瞻基看来,只要吃透了老师写的这本修改版大明律法,日后他真要登上天子之位,光就这个律法改革也足够成为他一生中最耀眼的功绩,成为所有人都无法抹去的亮点。 而对于朱瞻基的大加吹捧,唐均那是欣然接受,没觉得有任何不妥之处唐均批注修改过后的版本,那都是经过了往后无数代人的努力,所得来的智慧结晶。 这要有人能够说一句不好,挑出一个错来,那简直是太阳打西边出来,碰到了鬼了呢! 因此别说这个小年轻,就算是当朝天子,看他这本批注版,那都只能给出一个服字。 不过对于自己大弟子的疑问,唐均还是只能摇了摇头然后耸了耸肩膀。 那本大明律法你喜欢就好,不过这本书估计要让你失望了,因为这是一本古文典籍,不是我能够批注得了,这让朱瞻基顿时一愣,然后有些疑惑的挠了挠头古文典籍? 在朱瞻基看来,老师对于这些古文经史子集,应该早就已经研究的都快烂了。 而且以老师的性格,和他对唐均的了解,老师应该更加喜好,搞一些新奇的东西,不太像是会抱着本尚书研究的人。 虽然心中疑惑,但朱瞻基还是追着问道。 “老师,您现在开始钻研起前人留下来的典籍了吗?依学生之见,就算是经史子集,您老人家也照样可以留下批注。” “虽然这些典籍之中,无法进行修改,但您批注了的版本,让学生来读肯定更加通畅,说实话,学生有时候翻阅这些古书,那真是一头雾水迷惑的不行。书上的字认识我,我却不认识他们,实在是头痛的不得了。” 听了朱瞻基的话,唐均只是往椅子上一靠,然后双手摊开。 “还搁这做批注呢,为师现在哪有时间,搞这些复杂工之所以捧着这些个古文典籍阅读,做研究的目的其次首要还是把上面的各种内容温习一遍,增强一下记忆。” 朱瞻基更加迷茫了,眼神中充满茫然的看着自己的老在这位太子殿下的观念中,老师那就是无所不能,除了上天入地呼风唤雨之外,其他的好像没什么不行尤其是这种文化方面的事情,老师要说不擅长的话全大明也找不出一个更牛的人来了。 什么古文经义,乐府诗歌,诸~子百家,汉代文賦。这些要有一个老师不精通的,他这个当学生的,立马倒立洗个头 别说什么背诵,解释意思等事情,估计老师可以随意沾之即-来,挥之即去。 搞这些玩意估计比吃饭喝水,也不会增加多少难度但问题现在他居然听到老师亲口说出,要复习记忆遍这些古文典籍。 这让太子殿下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 唐均撇了一眼朱瞻基,知道自己这位弟子心中疑惑也不卖什么关子,干脆解释了起来。 “不知道你得没得到消息,朝廷准备重新开办科举考试估计最晚就在十月底,就要重新设立了你也应该知道为师的目标是什么,可不就是通过科举考试,然后入朝为官,真正成为影响整个大明局势的人吗?” “现在机会正好就来了,为师出马,那可就是恰其时不过进士科作为所有考核内容中最复杂的一项,除了诗歌,策论之外,还包括了经义。” “你老师我虽说早已经把这些古文经义研究的滚瓜烂熟但奈何不能掉以轻心,考场上的事谁说的准,当然是要时刻温习,免得被我丢到哪沟里去了。” 朱瞻基立马恍然大悟,顷刻之间就明白了过来老师准备参与科举考试,去朝中当官的事情,他老早就知道了,他的皇帝老子也不止一次的叮嘱过他这下就能够解释的通了,老师虽然全知天下各种文章世间一石文采占有八斗。 但对待科举考试这么重要的事情,而且还是大明首开科举考试,那必须是全力以赴,谨慎的将所有功夫压上因此老师看什么那都是正常的,从这儿也更加能够显示出,老师的治学严谨,心细如发。 朱瞻基立马在脑海中脑补了一番,心里又是各种吹捧各种优点不要钱一样的,往唐均身上安排了上去。只是突然,朱瞻基像是想到了什么一般,猛地拍了拍脑袋。 “对了老师,您要不提这一茬,学生险些把正事给忘了我和五弟在来的路上,恰巧就看见有一队官兵正在寻常张贴皇榜的告示栏处,张贴并且宣读着什么东西,指不定就是老师您说的重开科举考试的通知。” 朱瞻基可以确定,这就是长安京兆府衙门的人在张贴告示,毕竟这道命令出自皇宫,不可能绕开他这个当太子的,只不过在老师面前,自然要说的模糊一点,以免引起老师的怀疑。 而唐均在听到朱瞻基这么说之后,先是呆了几秒钟后立马打了个响指。 如果按照大弟子这么说的话,那就意味着如自己所预期的那設,朝廷已经通过了关于重开科举考试的最终决议,并且连皇榜告示都贴出来了果然,历史的走向终归还是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自己的到来,只不过略微影响了一点历史进程而已如果按照这个时间点来推算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