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6页
看淡,是缘于对世情之失望,当初我深觉渥丹如此理智,其实不利于将来人生,因为我固执以为,无论男女,倘若从不曾对任何一人思慕爱恋,都是无论多少富贵荣华,不能弥补之遗憾。莹阳说到这里,长长一顿,慢慢地苦笑出来:所以,渥丹当年毫不犹豫顺从父母之命,为家族荣辱,甘心牺牲姻缘,我很反对,并且悔愧。 真人十一娘想要劝慰,但她忽然意识到以眼下立场,并不能代表渥丹开解老师,其实她之所以落得那样下场,与姻缘并无干系,更加不可能怪罪老师。 她不知应当如何措辞,莹阳却自顾往下说道:在我看来,倘若德宗帝未曾赐婚,至少渥丹与绚之成婚,必然会琴瑟和谐两心相知,绚之绝不会辜负渥丹,那么渥丹就会获得幸福美满,是我让渥丹在御前献画,造成她名扬京都,让她得到德宗帝赏识,到头来所嫁非人。 儿以为,真人不应自责,因为师姐身为裴氏女,德宗帝当年又立仁宗为太子,无论是否曾经赏识师姐,为固太子地位,都会赐婚裴氏。而造成裴郑灭族的祸根,不是因为这一场姻缘,归根结底,是裴郑二族的权望过大,而她的祖父,又决无可能屈从韦海池,眼看着韦海池祸乱朝政,她的死,是因为她也姓裴,因为贺衍的愚孝与懦弱,因为阴险毒辣的韦海池,她从来没有埋怨过老师,从来没有埋怨过父祖不知韬光养晦,她的父祖,所做所为是人臣之忠,无愧于天地,辜负裴郑二族者,是贺衍,是韦海池,所以她的仇人从来不是旁余,而是那些凶手! 你说得虽然在理,但有些事情,你并不清楚。莹阳长长一叹:裴公爱惜子侄,倘若渥丹当年拒绝嫁入皇室,裴公断然不会强迫孙女,德宗帝虽然要为太子固势,也并没有糊涂到以圣令逼迫裴公之地步,这一件事,并非没有转圜余地。 说到这里,莹阳似乎更加伤感,她收回目光,看向十一娘:伊伊,我不知你究竟为何在小小年纪便淡泊情爱之事,但我知道渥丹,她只怕是受了我不少影响她见我为情之一字伤怀痛郁,以至于哀寂长生,为我惋惜之余,只怕对情爱一事也心生慎惧。 十一娘沉默了。 因为当年渥丹,的确是因为老师的经历,受到了一些影响,她不是不能理解有情人难成眷属的遗憾,她也不是不能理解老师宁愿独生也不愿盲从世俗的心情,甚至于她一度并不觉得独生对于老师而言,就是孤苦的,就是悲惨的,直到那人病逝,与老师生死阔别。 从那之后,老师的心就有若死灰,这是真正的苦寂与绝望,余生再也没有光彩,而一片黯淡。 她的确,害怕那样不顾一切的情爱。 但这只是其中一个缘由,因为相比莹阳真人的经历,渥丹见闻更多的是,曾经山盟海誓的有情人,或者是迫于世俗教条,或者是当妻子年华不在后,或者是时移日长情爱逐渐淡却,男子温情不在,他们的目光逐渐被年轻貌美的女子吸引,于是又是另一番山盟海誓,甚至一字不差,只不过倾诉的对象换成了别人。 男女之情,变数太多,渥丹不愿意倾尽所有的付出,去争取一个毫不牢靠的将来。 她更加不愿的是,当被背叛,当被辜负,便积怨于胸,被仇恨与不甘长久折磨,从此成为一个恶毒狰狞的人。 在她的认知里,男女之情又哪比骨肉亲缘、知己之谊更加重要? 所以她以为,不执迷此事,即便从来不获他人一心一意,也不会因而不甘,不会愤恨付出不获同等回报。 慎惧二字,老师说得的确不错。 伊伊,我知道你也与渥丹相似,事事将家族与责任放在首重,你既然作出这样选择我是真不知道,淡泊情爱对你之将来是好是坏,我只要你记得,人生苦短,无论肩负多重责任,一个人,总得有一些事,要以自己快活为先。 十一娘抬眸,缓缓一笑:儿,谨记真人教诲。 莹阳也终于不再沉湎旧事,她微笑颔首:我不会干涉你任何决定,至少对我,无论何时,伊伊都不要觉得有任何负担,还有,今后就随十四郎一样,唤我为阿姑吧。 第592章 已成定局 一连十余日过去,贺湛果然不见人影,但因为上清观中有白鱼在,十一娘就算闭门不出,对于外头发生的事仍然了如指掌,无论是韦元平领衔的政事堂力谏严惩逆犯,还是南阳王上书求情法外开恩,这些事都在十一娘预料当中,那么对于参与凤台门之变的所有逆犯在短短半月内相继落网,几乎无一遗漏,就更不值得惊奇了。 贺淇的所有行动既然一早就在太后监控,他的那些党羽,甚至于收受了贿财的大小官员,又哪里会有一丝饶幸脱身的可能?韦太后必然会大开杀戒,以震慎那些心怀不臣的贼子,同时也是对天下宣告,她的权威不容侵犯,贺姓宗室这回因为贺淇的愚蠢与鲁莽,可谓损失严重,只不过依十一娘猜测,那些因为一时贪财,收受贺淇贿赂,但实际上并未参与政变的官员,也许会被太后宽饶,如此一来,朝臣们便会感恩戴德,颂扬太后仁德,怒斥贺淇一党罪有应得,不会有人同情在这场逆案中被极刑处死的皇族宗室,更加不会有人质疑这场政变背后还隐藏着其余阴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