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页
沈尧只得点了点头,站起身来。 想了想,又从怀中掏出了两锭银,道:“大娘,细狗确实是立了大功了,他还找着了山匪运粮的密道,这下我们定能重创他们的!您瞧,这是常大将军亲自奖赏给他的!” 这回,吴大娘什么也没有多说,点点头接下了银子,在裙子上细细擦了擦干净,这才收了起来。 “吴世桓之墓”,沈尧亲自一笔一画地写下了这五个字立在了矮矮的坟头,只觉得每一笔都重逾千斤。 ——那一刻,看着这五个字,沈尧不知为何又想起了两个月前,薛雯在昭阳宫中对自己说过的话。 当时看她是咄咄逼人,但不知为何,时日久远后此时再回想起来,却觉得她分明满眼脆弱与绝望,似乎下一秒就会哭出来。 她说—— “国主,只能用阳谋。” 沈尧将烧刀子洒在墓前,慢慢地站起了身来。看了看四周,看了看吴大娘远去的佝偻的背影,看了看眼前矮矮的土包,在此时此地,突然就明白了。 ——若是朝堂之上,每日都只是弄权耍计,若是每个人都只盯着富贵权势,都只一心向上爬,若是一国之君,每日都在挖空心思算计着他的臣民甚至儿女······ 怎么对得起万里河山万千子民,怎么对得起,这青山处处所埋葬的忠骨呢? ······ 路遥遥,水迢迢,功名尽在长安道,今日少年明日老。 遥望京城,昔日荒诞不经的少年,忽然之间已满目苍凉。 沈尧并没有对吴大娘信口胡言,对亏了他们探寻到了运粮密道,且在事后搬运走了那几个追击他们的哨岗的尸体到另一处,也掩掉了密道附近所有留下的痕迹。 仅仅几日之后,精锐部队便在精密周全的布置之下,毁掉了这个七十二寨用来运输粮草的密道,算是将他们的一次偷袭化解于无形,不战而胜,还顺便折损收缴了他们不少粮草,的确算得上是“重创”。 再后来······ 两个月又两个月,一年又一年,沈百户真的变成了沈将军,也终于能和普通士兵一样大嚼石头一样的干粮,有时候饿得急了,还会抢着吃···而如今,就算他再怎么平易近人,也很少有人会叫他“三哥”了。 每次打了胜仗,沈尧和吴大力都会带着一小坛酒和三五个那种黄色的不知名的野果去吴家村看望那座小小的土坡,跟他讲讲西南的局势变幻,讲讲当年那伙兄弟的近况。 而今,又是一年——沈尧终于要回京了。 须知,自打十一二年前沈郡王因旧伤而还印归京休养,西南就落到了常嗣年的手里了,然而,西南七万驻军,毕竟有八成甚至更多,都是沈氏旧部,常嗣年也算因此而被掣肘多年。 运筹帷幄一步一个脚印,到如今终于渐渐上了手——常将军是满意顺心了,可皇上却并不愿意眼见他牢牢地把这经过招兵壮大的十万兵马攥在手里。 沈尧的出现恰如其分,正是递到了手底下了。 ——既然要利用沈家人与常嗣年分庭抗礼彼此制衡,自然是要大大地抬举沈尧了。皇上不仅当夜设下接风宴,在沈尧入宫求见时,更是一来就立刻被请了进去,而那些等了半天的却都只能靠后。 外头候着的几位大人见此自然是面面相觑,互相使着眼色,可人比人比不得,这也没什么可不服气的。 话分两头,且说薛雯此时,却并不在宫中。 倒不是她有意躲了···实在是她的大皇姐为她操碎了心,那日听了她的话,特意挑了今日把她请到了自己的公主府,薛雯也自当领情。 实话实话,薛昌辉督修的这座公主府是真挺不错,处处都是景致,薛雯逛了一大圈儿,也足足夸了一路。 好不容易尽兴了,李景华引着姐妹二人往亭中坐下,薛霁也给累着了,微微斜倚着拿着帕子扇风,闲话道:“听说昨日那文昌侯世子谢自安也返京了?他倒与沈元麒两个人当真是焦不离孟,也挺有意思的。” 三年前沈尧仓促之间赴西南,谢自安估计是受了刺激了,据说连去八封家书,终于让文昌侯松了口,沈尧前脚走,他后脚也去了广州,协助父亲治理海寇肆虐,顺便,还带了个帮手走。 ——薛雯闻言有些许惊喜地道:“哦?那王家表兄也跟着一起回来了?” 见她如此兴奋,薛霁不由得感到好笑,疑惑道:“他竟真的入了你明安公主的眼了?阿弥陀佛,这可是奇了。” 薛雯连连夸赞道:“王表兄乐天知命大智若愚,又言语风趣幽默···这几年薛昌煜越发烦人了,阿弥陀佛,只盼着王表兄今日智斗三皇兄能大获全胜!那今晚这宴席还有些趣味,省得我熬不下去。” 薛霁回想了一番皇弟每回遇到王贲元那一拳打到棉花上的憋屈样子,也不由会心一笑。 一旁的李驸马,也不怎么说话,只一心一意的在泡茶,世家就讲究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好容易得了,这会子一人奉上了一盏,薛雯尝了尝,却果然唇齿留香更胜平日所饮,不由赞了几声,方知道人外有人,这位大姐夫乃是真风雅。 正用茶呢,公主府的下人禀报说表少爷从诗会上回来了,听闻表兄与公主在此处宴客,特来拜见。 薛霁一面含笑命请,一面冲薛雯使了个眼色,薛雯瞬间明白了意思——来的就是被薛霏盯着直看的那位表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