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综红楼之重生之后在线阅读 - 第489页

第489页

    渐渐地,许多心有不甘的女子在她们身上看到了榜样,终于出现了第一个效法者。

    宝钗觉得,这是一个契机,一个让天下女子少受压迫的契机。

    所以,她暗中发动手上的势力,帮助那个姑娘顺利脱离了家族,并帮她站稳了脚跟。

    这件事所产生的效果,与当年燕昭王千金买马骨并无多大区别。很多遭受不公,或不甘困于后宅的姑娘们都燃起了斗志和希望。

    一时之间,江南之地“忤逆不孝”之女频出,甚至上达天听。

    这个时候,圣人早已归天,在位的是当年的大皇子。

    在位的新圣人偏宠贵妃楼氏,而楼贵妃少年时,可是吃够了女子卑弱的苦楚。

    ——明明两次姻缘不成,都不是她的过错。可就因为她是个女子,种种流言蜚语,边企图把她往死里逼。若非是她孤注一掷,跟了圣人,如今别说贵妃的风光了,怕是还在为夫婿不成器而发愁呢。

    于是,楼贵妃便劝圣人:“事已至此,圣人又何不顺水推舟?”

    顺水推舟,着水是朝哪个方向顺,这舟又该如何推呢?

    江南之地,女子的反抗已然成了气候,若是暴力镇压,日后必然又强力反弹。更别说潜在的危机了。

    ——毕竟,江南多美人,又远离京城。无论是从私心方面,还是政治方面,圣人选秀,从来都避不开江南女子。

    若是圣人命人暴力镇压了,万一有哪一个心有不甘的,混进了选秀的队伍……

    总之,后果不堪设想。

    当然了,这事虽然有可能,但目前为止,都是楼贵妃在危言耸听。

    可圣人都是惜命的,能规避的危险,还是规避的好。

    但这件事情,关系重大,还是需要征询一下朝中官员的意见的。

    不过,具体征询谁,也是很有讲究的。

    像礼部尚书,大理寺卿,户部侍郎兼太子太傅啊这些。这些官员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要么自己无子,只有女儿,要么就是只有独子,而独子无子。

    立女户,是符合这些官员的利益的。而圣人的态度又没怎么掩饰,他们自然是顺水推舟,请求圣人颁布这项德政。

    看看,要不人家怎能能当大官呢?这话从他们嘴里转了一圈,就从惊世骇俗,变成德政了。

    得到了他们支持之后,圣人才朝堂上公开讨论此事。那些官员因为提前得到了消息,又确定了圣心所在,很是联络了一批同年同窗,还有一些利益共同体。在大朝会讨论的时候,这些人力压群雄,取得了全面的胜利。

    于是,圣人便下旨,允许想立女户的女子自立门户。

    其实吧,因着这些事情都是发生在江南,虽然闹得挺大,都闹到他眼前了。但圣人熟知那些官员的德行,知道这事之所以会这么快就闹到了他面前,是因为犯到了江南官员们的利益。

    而且,对于参加科举的那条“三代之内无再嫁之女”的潜规则,历代天子不满已久。因为许多女子年纪轻轻就守寡了,却还有许多男人娶不上老婆,这可不利于人口的增长。

    所以,圣人之所以同意,除了楼贵妃的劝说以外,也有这方面的考虑。

    但无论如何,这件事是朝着宝钗想要的方向发展的。她从未想过,事情会如此顺利,心里就更加认定了,这一定是老天的意思。而她所为,不过是顺应天命而已。

    她想了想,决定把这种想法散播出去,说不定,还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也果然不出她所料,这些话经过宝钗和一众女子的散播,迅速在江南之地传开。许多男人原本不信,但想想上次事情闹得那么大,听说圣人都震怒了,可却又突然下了旨,为那些离经叛道的女子张目。

    于是,就有人猜测了莫不是圣人受到了神人托梦?要不然,怎么会突然就改变了主意?

    流言之所以是流言,就是因为它在传播的途中,会不断的被完善,到了最后,连最初传播的人,都认不出这是他曾经说过的话了。

    这原本只是莫须有的猜测,可传着传着,却成了事实。等流言传到了京城,传到了圣人耳中的时候,圣人哑然失笑之余,也知道这事是彻底解释不清楚了。

    既然如此,那便不解释了。正好以此安抚民意。反正他冷眼看着,那些立了女户的女子招赘了夫婿,也不影响生儿育女。

    到了这个时候,宝钗再做什么,已经不必再借助薛家的势力了。

    因为她自己的身边,已经聚集了一个可怕的利益共同体。那些被她救助过的女子,视她为神明;那些效法她的女子,也对她尊敬有加。

    甚至于,有些女子还偷偷在家里为她立了长生牌位,日日焚香祷告,让老天保佑她长命百岁。

    也许是这些祷告真的打动了上天,宝钗这辈子活了八十岁,而且身体康健,无疾而终。

    她死之后,对她的供奉也被放到了明面上。

    到了这个时候,许多女子都有了自己的势力,她们公开为她立庙,上尊号。

    原本,给她取的尊号是“圣善夫人”,但有人提出异议,觉得她一生都未曾招赘夫婿,也不曾与一个男子亲近过,显然是不喜欢男子近身的。既然如此,“夫人”一号,难免有玷污之嫌。后世之人不知晓的,难免误会,反而不美。

    于是,一众女子商议过后,将尊号定为了“圣善仙姑”,集资立了圣善仙姑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