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综红楼之重生之后在线阅读 - 第34页

第34页

    要是动心忍性了大半辈子,好不容易得了皇位,却做不了几年就要去见祖宗了,别说太子本人憋屈,他们这些保驾的人也得吐血。

    贾敬摸出一本《资治通鉴》,无意识地翻着,不知不觉就翻到了汉武帝戾太子那一节。

    看着史书上戾太子的结局,想想汉武帝的寿数,贾敬更坚定了心里的想法:不能让太子走偏了,但也不能让圣人少了那一回的刺激。

    上一回,是太子被几个皇子联合逼迫的神志失常,孤注一掷。

    这一回,咱们就礼尚往来,也算因果循环了!

    他“啪”地一声合上《资治通鉴》,胡乱塞了回去,就开门招呼张桂给他备水,他要洗漱休息了。

    至于书房里那一团乱,就等啥时候有人发现了,再收拾吧。

    第二日一早,他神清气爽的到荣庆堂给父母请安,完全无视了贾代化的黑脸,只凑到许氏跟前可劲儿的奉承。

    许氏被儿子哄得合不拢嘴,笑呵呵地说:“过几日,咱们和李家那边就要正式下定,走六礼了。你和李家姑娘都不小了,我已经和亲家太太商议过了,年后就给你们小两口把喜事办了。”

    贾敬咧嘴一笑,乖巧又腼腆地说:“都听娘的安排。如今儿子上差,不常在家,只盼李氏进了门,能替我好好孝顺太太。”

    这话听得许是通体舒泰,连连道好,只觉得儿子这样孝顺,这辈子都别无所求了。

    贾代化在一旁干坐着,看着这母慈子孝的,好像他这大活人不存在似的,心里就有点儿不是滋味儿,不由重重咳了一声,用来显示自己的存在感。

    果然,许氏立时便注意到了他,担忧道:“老爷怎么又咳了?敬儿,快去请府里的石供奉。”

    转而又抱怨贾代化,“都说了叫你好好歇歇,公事再重要,还有自己身体重要吗?”

    贾代化道:“我没事,不用惊动石供奉了。”

    我只是想和你们一道说说话而已。

    但许氏可不信,她一面起身给他顺气,一面催促贾敬:“还不快去?”

    “诶,好的。”贾敬不敢违拗母亲,连忙去了。

    待他出了门,许氏才嗔怪着对贾代化道,“我还不知道你?这么大个人了,还跟小孩子似的,怕喝药!”

    贾代化:“……”

    行吧,他闭嘴。

    这会儿是肯定说不清了,还是等石供奉来了再说吧。

    可是,等到石供奉来了,贾代化依然没能说的清。

    因为他早年留下的暗伤,身体亏损的厉害,平日里就算是没病,也该用补药好好养着。

    只是他一直压着不让石供奉开,如今好不容易得了机会,石供奉自然是借机给他开了一堆药。

    反正,有夫人看着,老爷也不敢不喝。

    *

    说是贾敬的婚事,其实除了打几只活雁做聘礼,还有最后的迎亲,根本没他什么事儿。

    趁着如今休沐,贾敬便召集了三五个好友,陪着他到京郊猎了几只雁。

    然后,精心挑选了最精神的一对儿回去交差,便带着一群人到醉云楼喝酒去了。

    这京城里的酒楼,要称第一的自然是城东的太白楼,据说太白楼的背后有贵人撑着,轻易没人敢在那地方闹事。

    这醉云楼虽然比不上太白楼,但因酒酿得独特,在酒楼云集的京城,也算是独树一帜了。

    像贾敬这样年轻的公子哥儿,正是向往那种一饮三百杯的豪情,请客摆酒,首选的自然是醉云楼。

    这几人也是醉云楼的常客了,一进门便有小二眼尖地迎了上来,一边赔笑请安,一边直接就领着几人上了二楼。

    “几位也是来的巧,正好有个雅间空出来,晚来一会儿,怕是就给人占了。”

    几人早就看见了大堂里满满当当地客人,同行的牛犇奇道:“今儿是什么日子,怎么这么多人?”其余人也很好奇。

    小二笑道:“难怪几位爷不知晓,其实也没什么,就是阅微舍的一群学子要在醉云楼开诗会而已。”

    “阅微舍?”贾敬却是知道的,“这貌似是国子监的监生们组建的。怎么,这里还出了什么惊才绝艳的人物不成?”

    一边的柳溯就笑了:“敬兄弟别闹,要是真出了什么惊世才子,这楼里坐的就该是些带了帷帽的小娘子了,怎么会是些大老爷们儿?”

    说到“小娘子”的时候,他的笑容莫名猥琐,其他人也都一脸的心领神会。

    盖因前朝皇室淫_乱,本朝自立国以来,便大力推行礼法。

    后宅的姑娘太太们无事是不出门的,便是出来了,也是出门交际或是庙里进香祈福。

    而柳溯口中带了帷帽便敢到酒楼大堂里来的,自然是那些青楼瓦舍里出来的。

    说起来,这些女子许多都极富才情,只是生来命薄,沦落到这烟花之地,便为世人所轻鄙。

    说是破罐子破摔也罢,说是不屑俗流也行。

    这类女子惯来大胆,若是有哪个才子名声在外,多有主动结交的。

    若是哪个风流才子要办个诗会什么的,更是有许多青楼女子趋之若鹜,只盼着得一佳句,回去自己谱了曲传唱出去。

    有许多一唱成名的,更为这作诗填词的才子增几分名声。

    诗词唱和,成一时佳话。

    因此,这可以说是互利互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