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亮剑之军工系统在线阅读 - 亮剑之军工系统 第604节

亮剑之军工系统 第604节

    王学新原以为通讯员说的“有情况”是钢铁厂的情况。

    他一边飞奔回指挥部还一边大骂:“去他娘的鬼子,居然在咱们过年的当口搞突袭!”

    王学新想,这多半是冈村宁次的主意。

    因为冈村宁次是个华夏通,他知道过年对华夏人而言意味着什么。

    王学新猜的没错,这果然是冈村宁次的计划。

    其实冈村宁次已经蜇伏相当长一段时间了。

    因为对他而言,想要做到“特殊炸弹”非常简单,甚至不需要等到汉斯的v1导弹。

    原因无它……

    如果v1导弹可以带着炸弹轰炸敌人,难道战机不行?

    也就是说,冈村宁次可以把战机直接变成一枚导弹,甚至这枚导弹还要比v1导弹的性能好得多,因为它是一架真真正正的飞机,其飞行性能不是v1导弹这种廉价“飞机”可以比的。

    而帝国此时还有许多这样可以利用的飞机,因为随着“零战”的装备,帝国有大批从战场上退下来的落后将要被淘汰的战机。

    冈村宁次要做的,就是把这些战机装上炸药,然后配一名飞行员。

    这其中最大的成本就是飞行员。

    不过当然,这飞行员也不会是有经验的飞行员,他只需要经过简单的训练……训练这种飞行员会比v1导弹的飞行员要麻烦些,因为他还需要学会起飞。

    但这样的飞行员依旧很容易训练,前后只需要一两个月的准备就足够了。

    结果就是有五十多架这样的“炸弹”做好了准备。

    不过当然,五十多架是远远不够的。

    在准备这些“炸弹”的同时,冈村宁次还准备了许多v1导弹……

    确切的说不是v1导弹,而是用人替换了机器的v1导弹。

    至于是哪一天发动进攻,那就不用说了,当然是过年的那一天。

    冈村宁次说:“这一天,华夏人会聚集在一起互相庆祝,这是他们警惕性最低的时候!在这时候发动进攻,是他们想不到的!”

    冈村宁次老谋深算,在两个月前就准备好了作战计划,并一遍一遍又一遍的演练。

    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对砥石坡的轰炸。

    因为砥石坡是八路军的航空队所在地,这里有大批从毛熊进口的先进战机。

    如果能在八路军反应过来前用v1导弹把这个机场炸毁,那么,这次战役就已经成功一半了。

    冈村宁次首批是用v1导弹。

    因为他知道v1导弹有个特性,那就是敌人的雷达侦察不到……如果帝国的雷达侦察不到八路军的“特殊炸弹”,八路军从毛熊那进口的雷达,当然也侦察不到v1导弹。

    第1082章 夜袭

    冈村宁次猜的没错,八路军的雷达的确侦测不到v1导弹。

    冈村宁次甚至还做了一次测试,他让帝国的雷达侦测一枚飞在空中的v1导弹……帝国雷达侦测不到,毛熊的雷达也在差不多的水平,于是冈村宁次就放心了。

    只不过这次测试的代价有点大:v1导弹是没有降落程序的,而鬼子使用的v1导弹又是直接用人驾驶,这就意味着要无故浪费一名飞行员。

    冈村宁次是让飞行员做好跳伞的准备,可因为v1导弹的舱门根本就不是可以随意打开的……v1导弹其实根本就没有舱门设计,这种一次性消耗品不需要舱门。

    鬼子使用的v1之所以有舱门,那都是临时改装的。

    为了不影响v1的气动布局,这个舱门被设计得很小,就是在侧面开了一个小门,仅能容飞行员俯身钻进去,然后再从内部扣上锁死。

    这门在地面时还可以打开,但是在空中高速飞行时内外气压不一样,不管里头怎么用力舱门都纹丝不动。

    最终,冈村宁次想努力救出的这名飞行员就跟随着v1一起摔落地面粉身碎骨。

    冈村宁次的想法,是首批就用五十枚v1导弹轰炸八路军的砥石坡机场,而且是在夜里进行。

    之所以选择在夜里进行,是因为五十枚v1导弹不是小数目,而且v1导弹的飞行高度不高很容易被沿途的八路军情报人员发现,到时他们如果给八路军提供预警,就达不到预期的轰炸效果了。

    夜里发射就不存在这方面的问题,v1虽然飞行高度只有七百多米,但在漆黑的夜里想要发现它们还是不容易的。

    这样一来,雷达又无法发现,肉眼也无法发现,这就意味着v1导弹将无声无息的,没有任何预警的抵达砥石坡机场,到时会是什么情况就不用多说了,冈村宁次脑海里已经闪出现五十枚v1导弹将八路军机场炸成一片废墟的情景了。

    如果能将砥石坡机场夷为平地让八路军航空队损失惨重,那么帝国军队的强大攻势就将在制空权下顺利展开。

    到时,就算是冬天大雪封山又怎么样?帝国军队依旧能横扫大青山重新将原本属于帝国的钢铁厂夺回来!

    然而,冈村宁次还是小瞧了八路军的情报人员了。

    或者也可以说,是冈村宁次对v1导弹不熟悉……这玩意虽然在黑夜中肉眼看不见其弹体,但是尾部发动机喷出的火焰却十分明显。

    如果只是一枚v1导弹或许还不会引起情报人员的注意,但五十枚一窝蜂的发射,那在天空中就是密密麻麻的一片火光。

    而且这火光还十分明显,原因是v1导弹的发动机是脉冲发动机,每秒点火42次的脉冲发动机。

    虽然肉眼无法察觉其变化,但每次点火的燃料都有区别,因此其火焰长短不一,就像一条毒蛇吐出的舌头似的时长时短的跳跃着。

    情报人员一看这情况就觉得情况不对,马上就向上级汇报。

    此时参谋长那其实已经收到情报了,但他并不知道这是鬼子的新型“高火”,更没有意识到这是飞往砥石坡机场的“高火”,参谋长还以为这是鬼子的夜间战斗机,因此就没太放在心上。

    直到有一名炮兵侦察员看到这些v1飞过头顶时,好事的他拿出地图沿着其飞行路线一计算,就吓了一跳……

    “鬼子的目标是砥石坡!”炮兵侦察员马上向上级报告:“不明飞行物,目标很可能是我方机场!”

    这时参谋长才感到大事不妙,马上向砥石坡发出预警。

    而此时,距离v1导弹抵达砥石坡机场只有不到十分钟的时间了。

    王学新听到这情报时不由一阵意外,他原以为鬼子的目标是大青山钢铁厂,没想到却是他所在的机场。

    这个意外让他有种不祥的预感,因为这说明鬼子在跟八路军抢夺制空权,而抢夺制空权很可能预示着大战在即。

    而此时早冬季,鬼子选择在这时进攻……

    虽然这季节不利于鬼子的机械化部队,但如果鬼子做了充分的准备而八路军却一直以为冬季很安全没有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那就会出大事了。

    这个念头在王学新脑海里只是一闪而过。

    因为这时不是思考这些的时候,这时的重点是应对敌人这飞向机场的不明飞行物……

    “应该是敌人战机!”俞平判断道:“鬼子吃定了我军战机没有夜战能力,所以派夜间战机到我们机场来找点乐子!”

    俞平的判断不无道理。

    因为那是飞在天上的东西,除了战机还会有什么呢?

    但王学新却并不这么认为。

    他连续问了几个问题:

    “不明飞行物时速大概多少?”

    “飞行轨迹怎么变化?”

    “我军雷达有什么发现?”

    陈松勇马上把这个几个问题分给几个通讯兵,前后不过两分钟就得到了答案:“报告,时速大概600公里;飞行轨迹直奔砥石坡;我军雷达没有任何发现!”

    王学新心下一凛,说道:“这不是飞机,是‘高火’!鬼子的‘高火’!”

    “高火?”俞平一双眼睛立时就瞪得老大的。

    王学新“嗯”了一声:“只有‘高火’才有可能直奔目的地而不被雷达发现,也只有‘高火’,才会全程不改变飞行方向!”

    俞平一听,觉得也是,这么说,鬼子已经研发出“高火”了?

    接着俞平就紧张起来:“营长,如果是‘高火’……营长,咱们应该紧急起飞……”

    说着就迫不及待的要下令,但却被王学新阻止了。

    俞平的想法自有他的道理。

    因为“高火”这东西是自行飞往目标的,这一波来了五十枚之多。

    不管“高火”命中与否,反正战机紧急升空准没错。

    “高火”没有命中最好,要是命中机场,紧急升空就能减少损失了。

    王学新阻止了俞平的做法,则是因为他不相信鬼子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研发出“高火”,即便有汉斯的帮忙也不可能。

    要知道,史上汉斯是在44年6月才研发成功并将v1投入战场。

    距今还有一年多……

    第1083章 灯火管制

    王学新在脑海里飞快的分析着目前这情况:

    是因为自己抢先发明出v1导弹,让汉斯的v1研发进度也提前了吗?

    不可能!

    因为v1导弹这东西,难点并不是导弹本身,而是陀螺仪控制机翼变化的数据。

    因此,就算有几枚八路军的“高火”没有爆炸甚至完整的落入鬼子手中,汉斯也很难从中取得精确数据,就像毛熊也做不到这一点需要原始数据一样。

    这也是为什么,二战结束时鹰酱和毛熊都得到了v1导弹的实物,但依旧还需要汉斯科学家研发、改进的主要原因。

    如果汉斯都无法将v1的研发进度提前,鬼子凭什么研发出v1?

    要知道鬼子的科技水平和工业水平比起汉斯来是差太多了。

    但现实却是……鬼子的确拥有v1,此时甚至正在飞往机场的路上,几分钟后就要狠狠的砸在机场上制造一场灾难!

    然后王学新就想到了:鬼子用的是人,也就是这些v1不是陀螺仪控制的,而是由飞行员操控的。

    王学新会想到这个并不奇怪,因为对王学新而言,鬼子这么做是有先例的:比如樱花炸弹、再比如回天鱼雷、还有所谓的“神风特攻队”。

    这些什么什么炸弹什么什么鱼雷,包括驾驶着战机冲向鹰酱军舰,其实就是鬼子科技不足无法研发出自动飞向目标的导弹,于是就丧心病狂的将军人的生命当作武器用于自杀式攻击。

    不过当然,这些对王学新而言是“先例”,在其它人眼里却还未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