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在线阅读 -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第447节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第447节

    上一次大沽之战后,苏泽认识到了侦查的重要性。

    如果能早点侦查到李成梁的骑兵动向,就不会有那么惨烈的阻击战了。

    这时候苏泽才想起来热气球这个利器。

    用羊皮缝制的气球,燃烧焦炭的加热装置,这只名为“夸父甲字号”的热气球,是如今世界上第一架载人飞行器。

    随着火焰熊熊燃烧,热气球的球体逐渐鼓起来,大沽城内的士兵看着这只热气球开始漂浮,纷纷露出惊讶的表情。

    飞天,这几乎是人类最原始的梦想了!

    城墙上的高务观,看着李言恭带着两名士兵坐进箩筐,热气球逐渐开始升空。

    “夸父甲字号”没有飞行的动力,只能上升和下降,所以用长长的绳索拉着固定在地上。

    渐渐地,“夸父甲字号”的箩筐漂浮起来,李言恭立刻说道:“松开绞盘!”

    当控制绞盘的机关松开,热气球缓缓的升上天去,大沽棱堡中所有人都抬起头,看着李言恭三人飞上天空。

    和李言恭一起乘坐热气球的士兵,都是高务观从大沽棱堡中挑选出来的胆大士兵。

    可就算是胆子再大,当热气球离开地面的时候,这两个士兵也忍不住双腿打颤。

    “放下沙袋。”

    随着高务观一声令下,士兵放下了箩筐两边的沙袋,热气球的爬升速度更快了。

    此时,热闹的大沽集市也注意到大沽棱堡这边的动静,他们看到一个巨大的东西从大沽棱堡中升起来。

    正在大沽棱堡交易的商人们纷纷抬起头,惊讶的看着这巨大的圆球飞上天空。

    这又是什么?巨大的孔明灯?

    在热气球上的李言恭并没有飞天的兴奋,他小心的观察风向标,估算热气球飞行的速度,调节加热器的火焰大小。

    前几次热气球升空的测试李言恭也参与了,但是那时候是在风向平稳的时候测试的。

    大沽距离海边很近,海边的风很大,李言恭小心翼翼的控制热气球,不敢让热气球升的太快。

    可即使是这样,一阵海风吹过来,热气球还是被刮着飞向了大沽集市方向。

    绞盘的卡索崩开,绳索飞快的放出去,高务观连忙冲过去喊道:

    “抓住!”

    可是飞快旋转的绞盘根本无法控制,几个上前试图停下绞盘的士兵都被甩出去,热气球向着集市方向快速飞过去。

    高务观看了看左右,冲过去拿起一杆练习用的铁枪,直接插进了高速旋转的绞盘中。

    绞盘终于停止了转动,士兵们一拥而上,牢牢的将绞盘抓住。

    高务观拿起望远镜,热气球已经飞到了大沽集市上方,他咬牙说道:

    “全体武装,随我出城接应!”

    此时在热气球上的李言恭,经历了惊魂的几十秒。

    等到热气球被绳索拉住,他这才开始减小加热器的火焰,控制热气球稳住了。

    “李参谋,接下来怎么办?”

    李言恭迅速判断情况说道:“肯定是绞盘出了问题,大沽棱堡那边没办法收回热气球了。”

    “那怎么办?”

    另一名士兵吓的脸都白了,连忙问道。

    李言恭说道:

    “迫降!”

    “下面就是大沽集市,在这里迫降吗?”

    “现在就降落,拿上武器,如果明廷发现我们,必须立刻销毁热气球!”

    此时在大沽集市外,商人们看着头顶上那个东西越来越低,越来越大,看着热气球向着地面降落,商人们四散逃开。

    在李言恭的操作下,热气球总算是安稳落地,他和两名士兵从热气球的箩筐中拿着武器爬出来。

    “有人!”

    “神仙下凡了!”

    “这不是东南的军服吗?”

    “东南有神仙!”

    “这是仙器啊!”

    就在商人们议论纷纷的时候,从大沽棱堡冲出来的高务观,总算是接应上了李言恭。

    高务观二话不说,指挥士兵拖着热气器就向大沽棱堡撤退,总算是将热气球拖回了大沽棱堡。

    但是热气球迫降的新闻,还是迅速从大沽集市传开,东南有神仙法器,可以腾云驾雾飞行。

    第407章 骆驼祥子

    京师,沈家书铺的年轻伙计,对着走进书屋的沈一贯说道:

    “侄少爷。”

    “佟安啊,家里怎么样了?”

    “多谢侄少爷关心,家里已经在京师安顿下来了。”

    沈一贯对人非常的冷感,他也只是随口关心了一下这个新来的伙计,就钻进了书铺。

    新来的书铺伙计长长的舒了一口气,他对于沈一贯这冷漠的侄少爷十分畏惧,相比之下书铺的沈掌柜的就和蔼多了。

    佟安原本是山东的秀才,本来在家复习乡试,准备考上举人就出来做官。

    但是遇到了明廷坚壁清野,原本还算是自耕农的佟安被迫背井离乡,带着家产逃难。

    在逃难途中,佟安到了京师的时候,家资已经耗尽了。

    佟安的父兄在逃难途中都病死了,只剩下一个母亲,为了活下去,佟安只能脱下长衫,在京师找了份工作。

    佟安是秀才,能读能写,又长相不错,被沈家叔侄雇佣为书铺的伙计。

    书商,是沈家叔侄在京师明面上的身份。

    至于书铺为什么要雇佣外人,用沈一贯的说法是,想要情报站和地下印刷所更安全,就不能做个低调的书商。

    在京师这种地方,越是低调反而越不安全,越是高调反而更安全。

    沈一贯先是安排了书铺从江南运来了王世贞新的书《弇山园集》,这是王世贞在守孝期间所写的文章,虽然都是一些散文性质的人生感悟,但是他作为当时文宗,仿古散文的代表人物,在江南这本书就非常畅销。

    用现代的话说,就是有点文艺小清新风格的散文集,最是对大明士大夫的口味。

    王世贞并没有在东南出仕,他这本《弇山园集》又不涉及经学和政治,作为沈氏书屋的拳头产品最合适不过了。

    果不其然,在达官贵人们逐渐返回京师之后,沈氏书店的生意更好了。

    沈一贯又顺势在京师收购了两家倒闭的书铺,佟安就是这家新书铺的伙计。

    沈氏书铺明面上的生意全部都是合法的,摆在明面上的书籍也都是合法的书籍,只不过京师一些达官贵人都知道,这家书铺“能耐很大”,可以搞到一些特殊的书籍。

    实际上这种事情在京师的书铺中也很常见,哪家书铺不卖一本《金瓶梅》?

    特别是东南最新的刺绣插图版本,据说是请的西洋画师做的图,就连六十老汉看完都要面红耳赤。

    当然京师各家书铺中,卖的最好的禁书,还得是苏泽亲注的《三经新注》。

    从东南那边传来的消息,今年秋季东南就要开科取士,科举的内容就是这本《三经新注》。

    在京师的普通读书人,都偷偷买上一本《三经新注》,谁知道东南新军什么时候又打回来呢?

    万一那时候在京师也考《三经新注》,那提前学习的人岂不是快人一步胜人一筹?赢在起跑线上?

    而那些已经有明廷功名在身的士人们,也要给自己留一条后路。

    但是佟安这样的底层读书人,则是对明廷感到了愤怒,这些迷茫的读书人从《三经新注》中找到了自己痛苦的根源,研习《三经新义》中的新学思想武装自己。

    佟安在安顿下来之后,暗中加入了一个名为“学习会”的组织。

    这个组织是由山东逃难到京师的读书人成立的,学习的自然就是《三经新注》,这些读书人互相帮助在京师生存下来,聚集在一起畅论时局,抨击明廷。

    这股力量被陆二的东南情报站注意到,沈氏叔侄除了给《京师新报》做编辑之外,另外一份工作就是接触这些进步青年,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

    对于这些进步的青年,沈明臣的态度非常积极,他认为这些青年人都是可以团结的,这些人能够为东南提供一份力量。

    但是沈一贯的态度非常的冷淡,他对着沈明臣说道:

    “自古以来,光靠一群年轻书生都没有能够成事的,学习会的这帮人既没有武力又没有权力,他们根本影响不了任何东西。”

    沈明臣被侄子泼了冷水还是不死心,资助了几个“学习会”的骨干,还在《京师新报》上给学习会的投稿人安排了几个位置,给学习会的骨干们发了一些稿费。

    沈一贯走进自己的书房,他首先整理了一下新到的书,这几本都是老客户订购的书,他检查了一下准备送货上门。

    维持老客户,是大部分京师书店都会做的事情,沈氏书店自然也不会例外。

    通过送货上门,沈一贯也和京师一些权贵建立了联系。

    “佟安,备车。”

    书铺是小买卖,自然不需要自己购买马车。

    佟安很快从街上喊来了一辆绿包人力车。

    这是京师最新流行起来的交通工具,大概就是一个可以容纳两人乘坐的车厢,大大的木质轮子,通过人力拉动。

    因为最早一批拉这种车的人为了招徕生意,将车身都涂成了绿色,因此被称之为绿包车。

    原本京师达官贵人出行都是乘坐马车或者坐轿子,绿包车的乘坐体验还是要比颠簸的轿子舒服一些的。

    而随着各地流民的大量涌入,京师人力的价格下降到比马牛这种拉车牲畜还便宜的地步,在这种内卷下,绿包车的价格优势体现出来。

    现在京师大街小巷都有这种绿包车,一些京师的普通百姓出行都会选择乘坐这种车。

    沈一贯抱着书登上绿包车,吩咐车夫往城东方向而去。

    “公子,前面那段路有些堵,小人认识一条路好走一些,就是要稍微绕一些。”